培育民族文化有多重要,这座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的居然是甲骨文 中国之最民族文化(17)


“互动型”课程的第二条路径是让幼儿享有真正的“发言权”,让课程“变形” 。如基于自主的主题式餐厅游戏活动,力图聚焦不同的游戏材料、游戏主题、游戏方式来创设真实、生动的活动场景 。她们打通班级与班级的界限,打通室内与室外的壁垒 。如淘宝街、木匠行、小吃货等都是孩子们互动游戏的乐园 。儿童在这样的场景里与同伴、材料等进行多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的不断扩充、能力的不断提升、情感的不断丰富 。
“互动型”课程的第三路径是让课程融入寻常生活,遁于“无形” 。曹玉兰说,生活是课程最广阔的背景和最丰富的源泉 。幼儿园课程应该拥有完全打开的姿态,应该置身于儿童日常生活,把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寻常时刻”变成契合他们真实存在的动态、开放、自然、融合的课程 。同时,课程应围绕幼儿身边的人、事、物,努力贴近他们的生活,不断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把事件转化成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更好的幼儿园生活 。如梅庄小路、我们一起给幼儿园过生日喽,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生活类互动课程 。
“互动型”课程的第四条路径是深度融合上位要求,让课程具有“真形” 。曹玉兰说,正因为课程“互动”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强调教师、幼儿与课程因素的交互作用,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所以它更需要在实施的各个环节与国家的要求进行实时的比照,并不断地调整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而且不因拓展而繁杂,也不因自主而任意,让课程始终保持本真的样子 。
梅村中心幼儿园在建设和实施“互动型”课程时,往往是在宏观、中观与微观的立体层面,整体、有序地推进 。曹玉兰强调说“互动型”课程的精神内核是“人事相善”办园理念的集中体现 。人事相善就是人和人、人和事、事和事,彼此交好,互为能量,不断生长 。这让教师们从关系的视角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去寻求人事的统整、潜能的唤醒、“你我”的共生 。曹玉兰接着又说,她们坚持进行的“小善秀评选”活动是保证“互动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重要机制 。她们为评选确立了“三有一善”的基本标准,即有活力、有童真、有兴趣和善相处 。曹玉兰还深有感触地说,“互动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还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儿童学习与成长的支架 。这使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地与其主动对话,实现自我建构,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环境的样式也因此而不断地改变,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 。
那天我到梅村中心幼儿园,曹玉兰带我仔细参观了她们的“梅园” 。在大门口,她兴致勃勃跟我讲那五个大小不同的半圆形,她笑着问我:“你说这是一群大象?还是几块巧克力呢?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丰富啦,他们有的说像好多大大的汉堡;有的说像一座座小桥;有的说像‘艾玛与风’里面鼻子勾住尾巴的一群大象;有的说像一座藏有宝藏的沙丘,等待大家去挖掘;有的说像一个个树冠,安静地等候‘小鸟们’的停靠;还有的说像一朵朵浪花任由大家勇敢地去探险,乘风前行 。”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呀 。这不就是活力四射的互动课程吗?其实这样设计的初衷是用幼儿园的园花梅花的五片花瓣,来暗喻人事相善的办园理念 。当我们走到进门的圆形花坛前,她指着堆放了一些四不像的浑圆石头,笑着说,这些石头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教师、妈妈张开的怀抱,等着自己扑上去;是一群小伙伴在那儿趴着、坐着,牵起手,说着悄悄话;是梅园刚刚挖出的土豆 。盘槐,平常孩子们喜欢将轮胎、木桩、石头等搬到它的下面,搭建成一个有“桌椅”“沙发”的原生态“绿色书吧” 。墙上爬山虎的叶子由绿变黄,再变红,孩子们在枯藤残叶间涂鸦,枯萎的爬山虎与他们灵动的创作互相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