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佛教三大道场之一 法鼓山( 四 )


台湾佛教三大道场之一 法鼓山

文章插图
法鼓山台中分院 分院精舍至2001年底为止,在法鼓山现有之弘化架构中,除了法鼓山佛教教育园区、农禅寺,台湾各地另有台北安和、台中、台南等分院,以及桃园斋名寺、高雄紫云寺、台东信行寺等 。然而由于参与法鼓山的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现有空间不足,故而规划中型道场作为弘化、举办各项活动使用 。并以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精舍”为名,意指为精进修行的地方,藉此提醒四众以佛法修证为依归 。成立的精舍有:基隆精舍、中山精舍、中正精舍等 。台中分院台中分院的缘起于1988年8月,圣严法师在台中信众谢淑琴的邀请下,初次到台中市中兴堂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题演讲,由于参加民众踊跃,遂发起成立台中分院的愿心 。但直到1991年于台中市才购得一间八十多坪的公寓,4月4日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台中分院”于是成立 。但随着护持人数增加,原有公寓的出入在管理上有所不便,故于1992年10月迁移至柳川东路上,1996年5月再迁移至忠明路上弘法 。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基于安全考量,遂于2000年9月迁至西屯区市政路上,持续弘法 。主要以举办各种共修活动、菩萨戒诵戒会、地藏法会、大悲忏法会,以及成长营、合唱团、佛学讲座与儿童读经班等为主 。台南分院台南分院的成立可溯源至1990年8月17日法鼓山护法总会首度于台南举办联谊会,圣严法师南下慰问,在台南唯一一位劝募会员杨黄玉淑,主动邀集友人加入护持,因此揭开了台南分院涓滴成长的路程 。最初,共修地在劝募成员家中,随着人数增长,于是透过法鼓山台南念佛会会长颜净一居士的协助,借用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为共修处,此后在1991年7月1日成为法鼓山“台南办事处”的所在地 。1993年5月迁移至南门路上,1998年4月购得台南市西门路上一处房舍,“台南分院”自此成立 。1998年11月22日新道场正式洒净启用,翌年三月举行开光,开启了台南地区弘法的新曆程 。现在以举办各种共修活动,如佛一、佛二、佛三,菩萨戒诵戒会、地藏法会、大悲忏法会,举办法器练习、读书会、佛学讲座、儿童读经班、小法鼓儿童绘本导读、生命成长课程、健康讲座等 。文化法鼓文化的成立因缘,可溯及至东初老人在中华佛教文化馆推展佛教文化事业的时期,为了保存佛教文献,东初老人先后编纂了《禅学大成》、《莲池大师全集》、《净土十要》、《中华佛教美术》、《中华佛教丛书》、《民国高僧传》及《中印佛教交通史》、《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国近代佛教史》等丛书,以为研究佛教历史文化之依据 。老人圆寂之后,一度停摆了的文化事业,直到圣严法师回国后,在方甯书教授的协助下,于1980年5月成立了“东初出版社”,以承续东初老人的文化使命 。出版社成立之后,首先出版了七册的《东初老人全集》;其他出版物为圣严法师编写的基础佛教入门书籍,如《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戒律学纲要》等 。此外,并出版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学术论文着作,另一方面也同时出版“佛学小丛刊”与大众结缘 。另一方面出版部发行《人生》、《法鼓》两刊杂誌 。1989年法鼓山创立,东初出版社开始化不同书系,包括“寰宇自传”、“禅修指引”、“智慧海”、“现代经典”等系列,以及“有声书”系列有声书籍,并于1994年集结圣严法师之前所有着作,辑成一套四十七册的《法鼓全集》 。1995年7月将东初出版社扩大为“法鼓文化”,朝向多元出版事业发展 。并于1996年开始参加台北国际书展 。基金会法鼓山体系有6个运行的基金会,其个别成立日期如下:法鼓山文教基金会 1992年3月17日经教育部核准成立,同年7月14日正式运行 。法鼓山佛教基金会 1997年6月25日经内政部核准成立 。法鼓山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 2001年3月成立 。法鼓山人文奖助学术基金会 1999年10月4日成立 。财团法人圣严教育基金会 2006年1月18日经教育部核准成立 。法鼓山大爱基金会sh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