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宫


指南宫

文章插图
指南宫【指南宫】指南宫 , 位于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木栅指南山一带山麓 , 为台湾道教圣地之一 , 俗称仙公庙 , 以主祀八仙中的“吕仙公”(吕洞宾)缘故而得名 。指南宫除为道教宫殿 , 亦按“三教同体”的理念 , 兼祀儒、释 。指南宫并为中华道教学院的所在地 , 筹措成立道教大学 。
基本介绍中文名:指南宫
位置:台北市文山区木栅指南山一带
别称:仙公庙
建立时间:清光绪16年(1890年)
组成部分:正殿、凌霄、大雄、大成
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
简介指南宫俗称仙公庙 , 建于清光绪16年(1890年) , 主祀吕洞宾 , 是台湾着名的道教胜地 , 庙宇建筑分正殿、凌霄宝殿、大雄宝殿及大成殿四部分 。正殿即孚佑帝君大殿 , 是全庙最早建立的一座;往左经南天门牌楼可抵后方的凌霄宝殿 , 其建筑宏伟 , 雕绘精巧 , 气象万千;正殿右后方则为大雄宝殿 , 供奉泰国赠予的释迦牟佛像 , 该殿为金黄色圆顶建物 , 四周嵌坐数座佛像 , 是指南宫最雄伟的建筑;至于大成殿则位在最后方 , 殿内供奉孔子、孟子、曾子及尧舜禹三宫大帝 , 殿宇庄严肃穆 , 周遭环境雅洁静谧 。建筑规模规模宏大的指南宫几乎涵盖指南山整片山坡地 , 由山脚下 , 远远就可望见其巍峨金黄的屋顶 , 山上的广播声亦时有所闻 , 正殿前则小吃、摊贩密集 , 可见其信徒众多、香火鼎盛的程度 。从庙门前远眺 , 极目所望可及台北盆地、淡水河和观音山 , 居高临下的灵秀之气尽现 。
指南宫

文章插图
交通车 或 指 南 客 运 1 、 2 路 直 抵 指 南历史沿革该庙缘于吕祖信仰 , 清光绪八年 (1882年)淡水县令王彬林赴台上任时 , 奉命恭迎山西芮县永乐宫吕祖神像至台祀奉 , 最初供奉于万华玉清斋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现址上专门修建了一座供奉吕祖的小庙 , 直到1921年才开始增建 , 修成今日之规模 。1966年又扩建了六层高的凌霄宝殿 , 最上层凌云殿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吕祖、关帝、文昌等神;中层三清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东华帝君和瑶池金母;下层“梦告所”原为善男信女祈求吕祖託梦的地方 , 现为中华道教学院所用 , 从而吸引了大批信徒 。指南官因供奉的神多 , 所以庆典也特别多 , 大型的有五次:一是农曆的正月初一至初五 , 庆贺玉皇大帝诞辰节;二是农曆的三月三十至四月初六 , 庆贺释迦牟尼圣诞节 , 并举行隆重的浴佛大典;三是农曆的四月十二至十四庆祝吕祖圣诞 , 并举行道教信徒皈依大典;四是农曆的五月初十至十八祝贺吕祖成道日 , 适时举行隆重的大法会;五是农曆九月初一至初九 , 举行九皇礼斗法会 , 庆祝斗姆元君诞辰 。如此众多的宗教活动和日常事务均由指南宫常设的管理委 员会来主持 , 从 1991年起管委会主任委员为高忠信 。指南宫位在政大后山约2公里的猴山岳上 , 海拔285公尺 , 是由政大往笔架山、政大山、猴山岳的必经之路 。民间传说男女朋友不宜共游指南宫 , 否则会遭吕洞宾嫉妒而分离 , 为指南宫增添了不少神话色彩 。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年) , 淡水县知县王彬林往台履任时 , 将吕祖分灵迎奉往台 。初供奉于艋舺(今万华)玉清斋 。其后 , 景美街许多乡民因传染病而死 , 当地士绅乃将吕祖神像请到景美 , 传染病渐渐平息 , 更有双目失明而重见光明者 , 多年未有子息而求助吕祖后得子者 , 遂令前往顶礼膜拜的信众日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