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滩


泥滩

文章插图
泥滩【泥滩】地理名词,又称“海滨泥地” 。在淤泥质海岸上的潮间带、潟湖、河口及海湾顶部等波浪作用较弱或细粒物质来源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故又称“淤泥质海滩” 。
基本介绍中文名:泥滩
外文名:Mudflat
别名:海滨泥地
词性:地理名词
意思:水中或水边由淤泥积成的平地
特徵:物质丰富、互层层理等
简介又称“海滨泥地” 。在淤泥质海岸上的潮间带、潟湖、河口及海湾顶部等波浪作用较弱或细粒物质来源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故又称“淤泥质海滩” 。淤泥海滩的坡度比石质海滩的坡度(<0.1%)平缓得多,滩面宽阔而低平,滩宽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泥滩的形成、演变和塑造,主要营力是潮流,此外波流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亦很显着 。分类和分布泥滩(mud nat),又称潮滩(tidal nat)、滩涂,特指淤泥质海岸潮间带浅滩,占我国滩涂总面积的80%以上 。泥滩岸线约4000平方公里,主要可分为平原型和港湾型两类 。前者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江苏沿海、杭州湾等大河入海平原沿岸;后者分布在浙、闽、粤沿岸的一些港湾内 。泥滩一般有黏性,滩很软,承载力小,滩面宽度大(5-10平方公里) 。特徵其组成物质粒径细,包括粉砂质(63-4um)和淤泥质(小于4um)两类,易被风浪掀起 。悬浮于水中 。滩面坡度极平缓,潮流作用明显,潮沟、坑洼带发育,并形成特徵沉积构造——互层层理(亦称潮汐层理tidal bedding),主要为粗粉砂、中粉砂与细粉砂、极细粉砂的互层,只含少量黏土级颗粒(小于4um) 。泥滩土壤发育良好,多为沼泽潮滩盐土,在靠近河口 。淡水资源丰富的河滩地也发育部分潮上,土壤质地细,有机质含量高(1%-2%) 。含盐量低,高潮区常有耐盐沼生植物生长 。如芦苇、盐地硷蓬等,为丹顶鹤、麋鹿等野生动物提供湿地生态环境,可进行农业围垦开发 。中低潮区则有众多的栖居或穴居海洋生物 。适于发展海产养殖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