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寺


八宿寺

文章插图
八宿寺【八宿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全称循努巴雪桑珠林 。又称桑珠德钦林、同卡寺 。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同卡镇 。
基本介绍中文名:八宿寺
属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全称:循努巴雪桑珠林
建造时间:1473
简要介绍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全称循努巴雪桑珠林 。又称桑珠德钦林、同卡寺 。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同卡镇 。明成化九年(1473)由宗喀巴弟子格巴·坚赞 森格创建,是拉萨四大林中功德林所属的寺庙,也是昌都地区较大寺庙之一 。该寺第七世活佛洛桑班登江村曾出任北京雍和宫堪布,与内地的宗教文化交往频繁 。八 宿寺主要建筑有措钦、达坚康、纳久康、门拉康等,有扎厦134个,僧人350名 。寺内主供朗达玛灭佛时保留下来的释尊玉面金铜像、泥塑强巴佛 。此外,寺内 保存有许多历史珍品和大量经卷、唐卡和佛像 。其中,有古印度铸造的佛像,吐蕃时期藏族自己铸造的佛像及内地铸造的佛像,明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铸造的双龙戏 珠钹以及万岁圣旨等极为珍贵的文物 。该寺大殿中还有第七世、十一世济咙呼图克图灵塔 。寺内另有济咙活佛的3件袈裟,乾隆皇帝赐给济咙呼图克图活佛的5个瓷 瓶和赐给七世活佛洛桑班登江村的刺绣彩色百龙图、海狮图各1幅 。199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八宿同卡寺位于八宿营县同卡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50公里,通公路 。该寺是由洛巴·江村生格于公元1473年创建的,为功德林拉让(西藏政府摄政之一)所属的一座寺庙 。同卡寺,亦称“八宿寺”,全称“循努巴雪桑珠林” 。由宗喀巴大师的徒弟喇嘛坚赞僧格所建,位于“楚拉”附近 。1473年由白觉桑布把该寺迁至“楚拉”山口,改名为“桑珠德丹林” 。15世纪,由达察活佛世系掌管,并进行扩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面积36柱)、达坚康(面积6柱)、纳久康(面积15柱)、门拉康(面积24柱)、扎仓等,寺内主供朗达玛灭佛时保留下来的释迦牟尼佛玉面金铜像、强巴佛泥塑像(据说建寺时从外地飞到此寺,亦称“飞来像”) 。现有僧尼350人 。景点介绍同卡寺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寺内藏有许多罕见的历史珍品和大量的经卷、唐卡和佛像,其中绸缎刺绣量多质好,有刺绣、缂丝、绸缎、锦锻等品种 。明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铸造的“双龙戏珠铜钹”以及万岁圣旨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同卡寺大殿中还供有第七世、第十一世等达察活佛的三座肉身灵塔 。在离寺庙约500米处有一座称为泽培仁波且的佛塔,呈四方形,底宽36米多,高25米 。从外形看,塔为六层,实际内部只有三层经堂可绕塔观赏,每层塑有大小各类佛像 。该塔稳重挺拔,气势雄伟,造型独特,是昌都境内最高的佛塔之一 。八宿县除同卡寺外,还有着名的“多拉神山”和“嘎学岩画” 。多拉神山位于白马镇以东63公里的川藏公路旁,神山的神秘在一满山遍野的石灰岩上刻满了各种佛像和六字真言,佛教徒认为这是佛的造化 。嘎学岩画位于县城以西5公里的巴冬村牧场处,系一块巨大岩石上雕刻的,内容有人物、动物、日、月、塔、藏文字母,还有张弓射箭、骑马(牛)的人、奔跑的人等,是昌都地区至今发现的惟一一处早期岩画群,为研究八宿一带早期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八宿寺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