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是哪三个地方 中国三边是哪三边

三边是哪三个地方1

三边是哪三个地方 中国三边是哪三边

文章插图
【三边是哪三个地方 中国三边是哪三边】三边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县合成三边 。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 。历史中没有具体的三边县,在陕北汉子这部电视剧里,三边县应该是统指,虚构的这个三边县泛指原来的三边范围 。
天下九塞 雁门为首2来源:*-文旅频道
【*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雁门雄关,号称“九塞尊崇第一关”,其东西两翼,连绵起伏,山脊长城,气势宏伟 。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无论是怎样的历史记载,究竟只是一种文字的表达,始终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总不如走近它,感受来得真切细腻 。
如此近距离地凝望着雁门关以及它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心里的感触无可尽言 。掠过耳边的,不仅仅是从群山间漫卷而来的冷风 。尽管那些苍凉悲壮的日子已经永远埋葬,但仍然有飒飒之声灌满耳鼓 。那些征战疆场的将士们,他们冷峻激越的脸庞,声嘶力竭的呐喊,沾满血污风尘的盔甲,都没有沉默,无时无刻不在诉说,历经千百年未曾停歇,成为历史时空悠远深沉的回声,在人们心头激荡 。
登上雁楼关城,放眼四望:东西边墙,旌旗猎猎;雉堞墩台,历历可见;堑壕堡寨,参差错落,大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势 。目光游弋于苍古的山巅关隘,与青松对接,青松默然不语,只是在苍苍山间展现那傲然不羁的剪影 。雁门古塞内外,盈满视线的是一片苍茫的黄与生命的绿,回响耳边的是不竭的嘶喊与豪气冲天 。那些金戈铁马的曾经和那段穿越沧桑的岁月,不止一次潜入梦境,鲜明而富有动感 。蓦然间,目光落在了镇边祠前的石狮和石旗杆上,它们质朴,简单,明了;它们智慧,蕴藉,深沉 。千百年来的沧桑烟云,它们了然于心 。不需要表白什么,只需真诚地与之对视,交流便在其中 。三重关门,何尝不是如此?在东门、西门、小北门前反复徘徊,静静地感受着那远古的苍凉与肃穆 。发现门洞洞壁上那些斑驳的青砖是有生命的,门洞里凹凸不平、残破不堪的青石板也是有生命的 。能听见它们激越的诉说和真实的告白,那曾经的人声鼎沸、车走马嘶以及大轱辘碾过后年深月久的印痕,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倾诉着 。
紧接着,依次注目明镌李牧碑石、关城正北的驻军营房、东边的校场等等,一时间脑海中涌动着的思绪无法抑止 。地处咽喉要道的古雁门关,是极其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千百年来,在这个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地方,上演了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等多场激战,狼烟四起,烽火连绵;黄沙蔽日,尸横遍野;壮志豪情,忠义齐天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赵将李牧、秦将蒙恬、汉将李广、唐将薛仁贵、宋将杨业以及其所带领的披坚执锐、精忠报国的杨家将……掰指数来,多少英雄豪杰尽在我们心头珍藏,令人感怀、感念、感佩 。到了近代,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抗日烽火燃遍雁门,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鏖战,为古关雁门又增添了沉甸甸的分量 。
作为关内的最后一道屏障,雁门关不仅见证了两千余年间的血雨腥风,也见证了这期间各民族的和睦团结,友善往来 。春秋末年晋悼公的“和戍”主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些强兵兴国之策无一不在雁门关得到了具体的实践 。历史上在稳定政局、开拓边疆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和亲”大部分也发生在了雁门关,如昭君出塞、蔡文姬南归、隋义成公主远嫁突厥等 。
“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傅山先生所书的这副对联写的极好 。是的,那些曾经的连年征战、血与火的洗礼,那些曾经的人马众多、你来我往商贸互惠的繁荣景象,能够说明一切 。
历史发展至今天,雁门关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多少年来,雁门古关任凭风霜雨雪侵凌,渐呈衰败坍塌之势 。如今欣慰地看到,在政策的扶持下,当地对雁门关进行高效的保护和精神力量的发掘 。
面对这座古关,心里的感怀是自然的,心里的期待也是自然的 。能够做到的,是尊重历史、尊重曾经 。君不见,历史深处那久远的回声,依然不绝如缕,在我们心头回荡 。此刻,站在古塞山关侧耳倾听,那厚重石板铺就的雁门古道上,仿佛犹有马蹄踏踏的足音 。(作者:米广弘,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