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是哪三个地方 中国三边是哪三边( 五 )


中国政府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政府给了百姓兜底性承诺,某种意义上,百姓的责任是被政府给接盘了,与之相对应,百姓的权利也被政府接盘,因为权和责一定是对应的 。政府接盘百姓的责任之后,它就有权对社会进行全面的禁足 。中国可以做到,有几个病例就对一大片地区的民众进行隔离 。中国既有这种组织力,同时又不伤害正当性 。但是在西方做不到,因为这既会伤害它的正当性,它也没有这种高效的组织力 。
但这些刚才说的这些都与制度优势或者劣势什么的没有关系,我称之为这是一个“制度特性”或“制度效果” 。禁足会不会伤害政体的正当性,这是一个制度特性;无法有效禁足,会影响控制疫情的能力,这是制度效果 。但这些都无法直接转换为对制度的优势或劣势的判断 。
特性或效果是一个事实判断,优势或劣势是一个价值判断 。现在国内的讨论当中经常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混同,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情 。
《巴伦*》:中国疫情防控较好,复工复产较快,货币政策保留空间较大,人民币也保持强势 。所以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判断变得特别乐观,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施展:整体上我确实看好中国经济,但我也要强调,这跟制度优劣势无关,我做的仅仅是个事实判断,并不关乎任何价值判断 。我的看好,指的是中国的实体经济5到10年内不会遭遇实质性的问题,除非又出现一个我们今天完全意想不到的巨大黑天鹅事件 。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么这段时间内,我不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会遭遇会到什么问题 。
但随着时间拖长,GDP统计的意涵会改变,仅仅基于数值来说中国的经济前景,意义不大,必须看经济的结构 。要看你在忙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是每天忙着搬砖,还是每天忙着码字?虽然都很忙,但不同的忙活,在社会上的结构性位置、议价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
三、平台型企业具有社会公共品的性质
《巴伦*》:疫情除了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很大变化,还在企业领域带来了更强的马太效应,比如说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和平台型公司都逆势发展,越小的企业可能受损越严重,这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对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反弹,您能说说对互联网产业反垄断的看法吗?
施展:首先,怎么定义垄断就是个问题 。我在《破茧》这本书里面引用了一本书叫做《激进市场》,那里面就谈到垄断 。比如你要去买房子,没有哪两个房子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同一个单元门里的房子,不同的楼层,它的采光也不一样 。
图 | 埃里克·波斯纳和格伦·韦尔著《激进市场》
所以你买下某一个房子,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一样的东西了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你对这个独一无二的房子就垄断了,只要是垄断就会有租的存在 。要是把垄断从这个意义上追到极端,那么除了大宗商品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均质化的,只要非均质化,就存在垄断,就存在租 。《激进市场》里就此衍生出一系列极富想象力的讨论,在这就不展开了,继续咱们的话题 。
咱们这话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不用蚂蚁金服,我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 。我在社交软件上不用微信,也可以用钉钉,还可以用飞书,可以用WhatsApp,我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用 。在企业试图基于垄断地位对我进行控制的时候,我可以不用它,另找一个东西来替代 。实际上没有什么产品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它真的构成垄断吗?
刚才这俩例子,从两个比较极端的方向让我们看到,我们不觉得有垄断的地方,可能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垄断,我们觉得有垄断的地方,似乎它也未必真的是垄断 。到底什么是垄断?这个问题,学界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观点,经济学界和法学界都没有统一的观点 。所以反垄断究竟效果会怎样,这一点我也是很谨慎的 。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也在流传张维迎教授的一篇演讲,里面谈到垄断分行政性垄断和市场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准入制的,不经批准你就不能进来;而市场性垄断,是我干得比你好,但是我没有准入制,你进不来是因为你没我干得好 。我为了维持垄断地位,仍然要不断提升我的服务,否则我就被人替代了 。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把行政性垄断和市场性垄断混在一起来看 。对于市场性垄断的反垄断效果,我是很谨慎的 。
不过,看这问题还有另一个角度 。我认为现在监管蚂蚁金服这类的企业,不能从反垄断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是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