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徐慧和武则天关系好吗同为才人却不同命?

唐太宗的宫妃中有两位才人(五品妃子)——徐惠和武则天 。她们的人生开场戏大体相同,却因为依附了不同的君王而人生结果相异 。在宫深似海、红颜流水的妃子群中,才人的地位不算很高,这实在是一个仰皇帝鼻息的角色 。徐惠因为得到李世民的真爱却抑郁而终,用花季的年龄为爱情做了祭奠,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武则天因为李世民无爱而忍辱等待,终得皇子李治真情,她为爱拼杀,为爱寻觅 。她们命运各异,但却都因为追求真爱,让盛唐的后宫多了些许惹眼的亮色 。
公元636年七月,时年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这让金戈铁马、剑胆琴心的李世民心底一阵阵痛楚 。为太宗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的这位后宫总管生性好读、文静贤惠、仁慈大度、忠心伺君、母仪天下,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名声 。后人谈论帝王宫廷之事,大都以她楷模 。就连通古晓今、学富五车的张居正(明万历皇帝的老师,不断指点万历帝的执政)都佩服得不行,禁不住赞叹:唐宗烈烈,踵美三王 。实惟哲后,左右椒房 。调和直谅,奖进忠良 。用俾房魏,勋庸显彰 。煌煌彤管,千载遗芳 。
就在长孙皇后入葬昭陵的第二年,李世民的后宫里多了两位才人(唐代后宫嫔妃,正五品待遇) 。一位是年十一岁的徐惠,一位是年十四岁的武则天 。同为皇帝才人,两个人后来的命运却大相径庭 。
话说徐惠,这个在唐太宗李世民称帝那年出生的湖州女子,父亲徐孝德是唐高祖李渊手里的果州刺史,出身可谓高贵 。史书记载,徐惠是一个天生的才女,她生下来五天就能够说话,四岁的时候就能够通晓《论语》和《诗经》,八岁时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据说当时做着果州刺史的徐孝德想试试女儿的才情,让她模仿屈原的《离骚》作一首诗 。这个小女孩思忖片刻,吟出“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的佳句,直抵屈子的内心世界 。看到女儿如此才华,父亲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全唐诗》收录了这首诗,给孩子时的徐惠很高的地位 。
【历史上徐慧和武则天关系好吗同为才人却不同命?】江南有这么一个奇女子,李世民很是高兴,把她纳为才人 。
作为一枚鲜嫩的花蕾,徐惠的才情在入宫之后有了展示出来的机会 。她识书文、通韵律、懂书画、善歌舞、解君意,让失去长孙皇后的李世民甚是欢欣,很快就由才人升为婕妤(后宫中享受三品官员待遇的妃子) 。一次,徐惠伺寝时姗姗来迟,唐太宗等得有些窝火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全唐诗·进太宗》) 。徐惠出口成章,用一首含情脉脉的诗词软化了李世民的火气 。不久,他即被晋为充容(后宫中享受二品官员待遇的妃子) 。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征伐高丽,民怨滔天 。徐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上书《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极力劝谏太宗,不要好事征伐,劳民伤财 。谏书分析精辟、说理有据,太宗看后深以为然,于是,罢战休兵 。
贞观二十七年,太宗死后,徐惠悲悲戚戚,终至于因悲成疾 。即便如此,她一直不愿意服药疗疾,甚至在弥留之际还说:“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 。”终于在永徽元年,她追随李世民而去,时年仅仅二十四岁 。高宗李治为父亲的这位妃子所感动,把她追谥为“贤妃”,并按照她的临终遗言,把她陪葬在父亲的昭陵陵园,了却了徐惠永远把自己交给李世民的夙愿 。
而作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在徐惠一步步进阶的时候,机遇对她却是吝啬的 。在做才人的十二年时间里,几乎很少得到太宗的宠幸 。史书很少记录她与太宗皇帝的过往 。《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 。太宗闻武士彟女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 。虽然做了才人,武则天也只能是整天呆在后宫,日子显然不太好过 。她不像徐惠那样,在太宗时代已经完全打开自己,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她一遍遍渴望,一次次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