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回事( 八 )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理安慰 。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 。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 。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 。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 。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 。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 。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 。
4、似相阶段: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 。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似相,心与似相完全融为一体,如此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他就很可能证得初禅 。
为什么说很可能呢?因为还没有经过检查的缘故 。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之后,他应当练习查有分,有分在心脏这个地方 。在他出定之后,借着很强的禅定之光去看心脏里面这个地方 。刚刚开始学习查有分的时候,不应当查太久,大概一到两秒钟就行 。当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后,再学习在有分这个地方逐一地辨识五禅支 。
这五禅支是五种心所,它们个别分开来叫禅支,整体总合起来则叫初禅 。
这五禅支分别是:
1.寻(vitakka)--将心投入并安置于似相 。
2.伺(vicàra)--心持续地省察似相 。
3.喜(p?ti)--喜欢似相 。
4.乐(sukha)--体验似相的那一份乐受 。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续地专注似相 。
查禅支并不是依靠感觉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这五种心理作用,而必须用禅那之光在心所依处这个地方辨识 。为什么呢?因为心所依处是作为禅那心的依靠处,所以要在有分这里辨识禅支 。
可以辨识到五禅支后,还必须练习初禅的五自在 。什么是五自在呢?它们分别是:
1.转向自在:能在出定后转向于禅支 。
2.入定自在:随意何时入定就能入定 。
3.住定自在:能随自己的意愿入定多久 。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回事】4.出定自在:随意何时出定就能出定 。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后省察禅支 。
五自在练习成功后,就可以说确认已经完全到达初禅了 。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 。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 。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 。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