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回事( 五 )


1、初禅
四禅八定图册
一个人进入欲界未到地定后,继续修出离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来越深,原本静下来的身体,慢慢地会感觉到又再动起来 。这种动触有八种不同的感觉,即冷、暖、动、痒、涩、滑、轻、重;最普通的就是感觉到身体动起来 。这时候,他的心已离欲界,那就要进入初禅了 。有此感觉之前,必须先要静(括号内为无意义内容)坐几天,或是坐禅相当久时间后,有很深的定力,在定中感觉到身体不见了;慢慢地又感受到身体再度动起来,就会产生一种触的快乐,也就是身心内外感受到很舒服,很宁静 。初禅以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有眼、耳、身、意四识 。进入初禅者没有鼻、舌二识,所以鼻子嗅不到外面香、臭等气味;舌头也感觉不到甜、酸、苦、辣等味道 。这时候,他已舍离欲界里的五欲,不再贪财、色、名、食、睡 。他也能除掉贪、瞋、睡眠、掉悔和疑,这五种烦恼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生起贪、瞋、痴,所以被称为五盖 。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 。觉:身体接触外境的感受 。此时的知觉是初禅的心态,并非欲界的知觉 。观:内心的观察 。觉与观也翻译成“寻”与“伺” 。它们的差别是:觉是对境比较粗的心念;观是内心比较细的观察心念 。
喜:内心欢喜的感觉 。
进入初禅者,第一次发现自己已经进入初禅,出了欲界,全无欲界的烦恼,在定中内心很欢喜,那就是喜 。
乐:身体的五根所感受的快乐 。
比如:冲凉后身体感受到舒服的感觉;在坐禅时,进入初禅的时候,身体会有很舒服的感觉,那就是乐 。所以进入初禅也称为“离生喜乐”,意思即是因为出离(欲界)的心生起喜欢与快乐的感觉 。
一心:心在定境中保持不动 。一心也翻译成“ 心一境性” 。
2、二禅
当一个人进入初禅后,继续修下去,就会发现觉、观的心念很粗,所谓“觉”就是对境物的感受;“观”就是起种种的思想 。比如说你感觉到身体上有发生变化,你生起思想,知道它在坐什么,这就是觉、观 。这种觉、观就是我们的心念在想东西;这样的想念很粗,他又想把这个粗的心念舍弃,因为它也是一种烦恼 。当他把觉、观的心念(寻、伺)舍起后,就会慢慢进入无觉无观(又称为无寻无伺) 。这时,他的心静如水,处在清明的状态,内心一片平静,很清净,这叫内静,与初禅的觉身宁静有所不同 。由于二禅是无觉无观,他的内心再也不去思维和判断所接触的境界,不起语言的分别,因此这种定也叫“圣默然定” 。一个人进入二禅之后无眼、耳、身识,唯有意识 。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 。
内静:内心平静,感觉到内心很清净,再也没有语言的构思了 。
喜:离开了觉、观,离开了语言,内心欢喜 。
我们内心一念一念的想,虽然口没说,但是,是以语言的方式来想东西:印度人用 印度话来想;华人用华语或其他方言来想 。初禅有觉有观,是用语言来想东西;而二禅离开了语言的想象,发现没有语言的烦恼,他觉得很高兴,称为“喜” 。
乐:身体宁静与内心平静,他感觉到很快乐 。
喜与乐的差别:身体感受乐后,内心起欢喜 。
一心:也就是“定” 。进入二禅(定)的人,定在二禅的定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
3、三禅
当他继续修到三禅,心远离喜的躁动,就会进入更深的定,他会感受到另一种乐;初禅是舍离欲界而快乐,故称为“离生喜乐”;二禅是默然之“定生喜乐”,三禅之乐称为“离喜妙乐” 。此定中之乐是与外境无关,是由内当一个人进入三禅后,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