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回事( 十 )


二禅的特点:
二禅有内静、喜、乐、一心四支 。下面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一下这四大特点:
喜:因舍弃了很粗的“觉”、“观”和语分别,内心欢喜;
为什么说离开了语言上无有分别,其实大家可能性想一下,在我们静坐时,虽说没有发声,但并不表示没用我们平时所使用的语言来思考问题,就如上海人会用上海人平时习惯的语言表达方法来思考问题,而北京人会用北京人平时习惯用语来思考问题,外国人会用他们本国的语言习惯来思考问题,中国人会用汉语来思考问题一样,在初禅时,还是有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情况,而到了二禅就舍弃了语言的思考,因为没有了语言思考问题带来的烦恼,而感到内心的欢喜 。
乐:当你进入了二禅,在身体上的安祥和内心的平静而感觉很快乐 。喜与乐的差别在于身体上感受到乐后内心生起的欢喜 。
一心:在这儿说的一心是指“定”,就是当你进入二禅后,把心定在二禅的境界中,保持着内心的平静或称为内静 。
三禅:
当在二禅的基础上,继续精进修持,就会进入到三禅的定中,心就慢慢地远离了因喜引起的躁动,这时就进入了更深的定中,而禅定功夫更为精纯,这时就会感受到一种从所未有的乐 。此定中的乐与外境都无关,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乐 。初禅之乐是因离欲界而乐,故也称为“离欲喜乐”;二禅是因离开了语言的烦恼而乐,故称为“默然喜乐”;三禅之乐可称为“离喜妙乐” 。乐是前三禅所有,在三禅后就没这乐了,故三禅之乐称为人世间最后之乐,也可说人世间之乐或是人世间最乐就是在三禅了 。当进入三禅后,六根就留下意识起作用了 。乐:当你进入了二禅,在身体上的安祥和内心的平静而感觉很快乐 。喜与乐的差别在于身体上感受到乐后内心生起的欢喜 。
三禅特别点:
三禅共有舍、念、智、乐、一心五支,下面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一下这五大特点:
舍:在三禅中我们舍掉了欢喜之心;
念:了了分明;
智:生起正知 。“正知”指这时以真正的智慧分析观察到事物之真相;
乐:因舍离二禅中的烦恼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快乐 。因为在三禅以上不在有乐的感受了,故世间的最快乐感受就在三禅了;
一心:这时的心念定在三禅的境界中;
四禅:
当进入三禅后,行者继续精进修行,就会发现在三禅中的人间之乐还是种烦恼,因要做到心无挂碍,就得把这乐也舍弃了,这时的意念到了清净的极点,呼吸也完全停止,心念完全不动,故四禅又可称为“不动定” 。从初禅至三禅,我们的心念一直是动的,当进入四禅后,心尤如明镜一般不动、清净明朗 。当然心念不动了并不表示心不再起作用了,只是这时的心念只停在四禅的境界中,心只观此境而不动念称为心念不动,在四禅中,唯有意识在起作用 。
以上四种定,都还在色界,还未能舍离色身 。当然如是一个人,在进入四禅后,他所修学的一切皆可随意成就,包括修习神通,也可立刻成就,所以在四禅定中修学是最快能成就的 。在这里所说的神通并非是一种大家常说的感应,而是发自内在的自发的能量和能力,故态复萌一分定就有一分神通 。而神通不必专修,那不过是在学佛修行过程中的一种付产品,也是这个原因 。
四禅的特点:
四禅分为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三禅特别点:下面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一下这四大特点:
不苦不乐:指的是内心不再有烦恼的感受,也不会有喜欢的感受;
舍:指的是舍弃了三禅的乐;
念清净:这时已经不会再有妄念,当然起念也可以,只是全由自己作主,所以称为念清净,我们凡夫的妄念不止,随时生起无休无止,念起时无法控制和不随,自己无法作主,而达到四禅的修行者,他是不会有妄念的,而起念可随心所欲,完全受自己的指挥,自己真正做到了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