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十四中学


常州市二十四中学

文章插图
常州市二十四中学【常州市二十四中学】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创建于 1929 年,位于市中心,东倚红梅公园,南临洪亮吉故居,西濒市图书馆,北于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隔罗汉路相望 。优良的教风塑造了敬业的教师 。他们热爱学生,甘为人梯,勤于教书,精于育人 。语文、数学、物理等教研组先后被命名为“常州市红旗班组”,一批教师分别被表彰为全国、省、市优秀教师 。数学、英语、生物学科成为市教研室教学基地 。
基本介绍中文名:常州市二十四中学
外文名:Changzhou No.24 Middle School
创建于:1929 年
位于:罗汉路9号
建筑面积:20800㎡
校长:张慧群
办学条件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创建于1929 年,前身是私立武进初级中学、常州市第四初级中学, 1970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学校位于市中心,东倚红梅公园、天宁宝塔,南临洪亮吉(清代着名经学家、文学家、地方志与人口论学者)故居,西濒市图书馆,北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隔罗汉路相望,校园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0800m2,学校现有在编教工132名,教学班33个,学生1886人 。常州二十四中地理位置二十四中经历了八十年的沧桑岁月的洗礼,几代人的筚路蓝缕的不懈努力,积澱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上乘,市民嚮往的优质学校 。学校多年来坚持高标準依法履行义务教育职责,把深化课程改革和最佳化常规管理结合起来,把促进学生髮展和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实现义务教育目标和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把办好社区教育和放大优质资源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平实之中见恆久的办学之路 。近几年,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每年都有一百多名学生“跨过罗汉路,走进省常中” 。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範国中”、“江苏省文明学校”、“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常州市模範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国中”、“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集体荣誉 。2008年,赵卫勇被评为“常州市十佳民众拥戴好校长”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创建于 1929 年,位于市中心,东倚红梅公园,南临洪亮吉故居,西濒市图书馆,北于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隔罗汉路相望 。学校现有教学班 32个,学生 1928 人,在编教职工 108 人,其中专任教师 72 人,兼任教师 10 人,在 82 名教师中,高级教师 29 人,一级教师 36 人,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各科教师也都配套 。学校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乐业、爱生、开拓、严谨”的教风;培养了“尊师、好学、文明、进取”的学风 。优良的校风创造了良好的群体 。学校各方面工作受到了表彰,先后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卫生先进单位”、“常州市红旗团委标兵”、“常州市‘九五奉献杯'立功竞赛优胜单位”、“常州市争当文明职工先进单位” 。优良的教风塑造了敬业的教师 。他们热爱学生,甘为人梯,勤于教书,精于育人 。语文、数学、物理等教研组先后被命名为“常州市红旗班组”,一批教师分别被表彰为全国、省、市优秀教师 。数学、英语、生物学科成为市教研室教学基地 。同时,学校是第一批“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即在常州市教研室、教科所的指导下,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教师,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办学成绩 优良的学风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把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迁移到学习中,形成有利于学习的德育氛围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参赛者频频竞相,屡屡获奖,仅略举 2001 年数例,在江苏省数学竞赛中,获奖达 34 人之多;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按学生数的比例规定,16 名选手参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 1 人,二等奖 15 人;在江苏省国中物理竞赛中,7 人参赛,获省一等奖 1 人,省二等奖 3 人,市一等奖 2 人,市二等奖 1 人 。学校规模大、生源足,但生均占地少,活动空间小,为贯彻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满足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扶持下,正尽力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在 2001 年就投入 800 万元,用于扩大校地和建造塑胶运动场 。办学特色 学兄弟学校之长,创二十四中之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而要进一步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开拓、精于业务,寻求能体现自己特色的途径,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作为 2000 年被省教育厅首批认定的省示範国中之一,学校在已形成教学“严、细、实”的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向更高层面的特色发展,使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 。常州市二十四中自从2006年起便不再参与择校考试,所收学生为地区规定範围内学生 。具体介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创建于1929 年,前身是私立武进初级中学、常州市第四初级中学, 1970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学校位于市中心,东倚红梅公园、天宁宝塔,南临洪亮吉(清代着名经学家、文学家、地方志与人口论学者)故居,西濒市图书馆,北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隔罗汉路相望,校园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0800m2,学校现有在编教工131名,教学班34个,学生1800余人 。二十四中经历了八十年的沧桑岁月的洗礼,几代人的筚路蓝缕的不懈努力,积澱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上乘,市民嚮往的优质学校 。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範国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江苏省模範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国中”、“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集体荣誉 。2008年,赵卫勇被评为“常州市十佳民众拥戴好校长” 。悠悠八秩风雨,漫漫征程如歌 。徜徉于闹中取静的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园,历史沧桑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透露出一种精緻秀美,处处闪烁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饱经沧桑的“游击府”遗址,经风历雨却依然矗立,见证着学校的过往;小桥流水,亭台阁榭,似乎在诉说着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历史积澱与文化底蕴;“一个不少,人人都好”的学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熔铸起一股喷薄而出的势头与力量,让二十四中成为师生的乐园、学园、家园,让他们的心灵色彩和谐舒展,精神家园洒满明亮的阳光 。一所普通的城市国中,为何能够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历久弥坚?其中有些什幺值得人们去追寻探究的地方?“教育的真谛是要发展人的个性,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其智慧在于找到教育支点,去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进而为学生髮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孩子潜在的灵性都闪耀出迷人的光芒 。”二十四中人一直坚守着这一崇高的教育理想,他们以此为基础创造性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谈起学生,赵卫勇校长如数家珍:有一个班级的《班级公约》是:让别人因我存在而幸福 。有一个班级教室里醒目地写着:我拼搏,我进步,我快乐 。同学们请来残疾人艺术团来校做展示他们自强不息的表演 。“阅读经典”的演讲中,学生走上担当起百家讲坛的主讲人 。各班班长带领同学们回收易拉罐,卖得款项捐给“希望工程” 。组织开展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 。有一个老师鼻炎严重,坐在前排的同学总是悄悄地递上纸巾 。老师在德育工作研讨会上动情地说:“在这样优秀的学生面前,我不努力做一名好老师我还做什幺呢?”在运动会上入场仪式极富创意,用色彩、文字、舞蹈、音乐将青春的激情与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节上,自编自演的歌舞倾倒全校师生;合唱节上,全员参与,一个不少 。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责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实践研究 。暑期社会实践的评比中,有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话:“第一次认识到什幺是真正的学习,什幺是拼搏,什幺是奋斗 。我从逼着自己学变为想学,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 。” 即使是在初三,依然认认真真做操,踏踏实实做好值日工作,从乾净的教室、整齐的广播操中感受到初三学生优秀的习惯 。……科技教育,托起特色发展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