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文科“虽然无用但有价值”了 创意美术中国之最教学反思

嘲笑文科是“无用之学”几乎快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了 。“学文科 , 自作孽”在社交媒体上一度受到追捧 , 嘲讽一个人“不愧是文科生”也变为鄙视或反驳某种观点的利器 。
科学和技术创造了看得见的器物奇迹 , 呈现的是有用的价值 , 而文化、语言、哲学、社会和历史等学科则被认为只会在口头上说 , 在纸张上写 , 似乎并没有什么硬性知识门槛 , 也并无多少实际生产意义 。在荒诞的激进科学主义看来 , 文科甚至是一种麻烦 , 譬如对生命、隐私、尊严和意义的强调会阻碍他们创新 。
《围城》(1990)剧照 。
文科被嘲笑这个现象不是突然形成的 , 在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崛起过程中就已经孕育着它必将被否定的知识结构 。而其具体表现 , 远不只是几句嘲笑的话 , 而是包括学科被压缩、经费被削减等一连串的实际结果 。在过去十几年 , 包括哲学、语言等专业在内的多门学科遭遇了全球性危机 , 激起多次文科恐慌 , 其中影响最大的单个事件发生在2015年的日本 。
当时 , 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 , 考虑要求大学减少实用性较弱的文科专业 , 限制招生规模 , 乃至取消相关专业 。据称 , 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保障日本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 为此扫除障碍 , 集中资源发展科学技术人才 。在消息被传出后 , 日本国内外掀起一波接一波的质疑和争辩 。文部科学省随后表示该政策系文字错误 , 是由“裁撤”引起的误会 。负责人下村大臣也致歉称 , “裁撤对象不是人文社会专业” , ”我没有一字一句地细读造成误解的(文件)” 。最终 , 这被证明是“一场乌龙” 。然而 , 这究竟是文件的表述出现差错 , 还是在遭受学界反驳后的修正之举 , 已经无从考证 。重要的是 , 它让文科遭致了一次莫大的创伤 , 担心文科被彻底边缘的恐慌情绪再也没有消失 。
在2016年 , 也就是事发次年 , 这起事件的见证者吉见俊哉为此专门出版了一本书 , 反驳“文科无用”之说 , 批评了日本社会重理轻文已经导致的后果 。吉见俊哉是一位社会学家 , 曾担任过东京大学副校长 。他认为用“文科虽然无用但有价值”这种说法为文科辩护不了什么 , 也根本无法与理科抗衡 。他的看法是果断地承认文科实际上更有用 , 而这用处不是一两年能看出来的 。近期 , 该书中译本《“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翻译出版 。我们摘编书中部分内容 , 在这个暑假和朋友们一道思考文科的命运 , 当然 , 证明文科“有用”这件事 , 是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 在未来还会反复出现 。
以下内容经上海译文出版社授权摘编自《“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第二章第一、二、五节 , 摘编有增删 。注释见原书 。标题为摘编者所起 。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 [日] 吉见俊哉 著 , 王京、史歌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22年8月 。
2015年的风波
我首先想厘清的是“理科有用 , 文科无用”这一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
在2015年反对“废除文科学部”的言论中 , 拥护文科 , 主张“文科无用 , 但无用之物也很重要”的论调颇为醒目 。《周刊金曜日》(2015年8月21日)刊载的寺胁研(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与广田照幸(日本大学教授)的对谈《大学的职责不是挣钱!》 , 就是其中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