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文科“虽然无用但有价值”了 创意美术中国之最教学反思( 二 )


下面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
《笑之大学》(笑の大学 2004)剧照 。
寺胁:我可以拍着胸脯说 , “我在大学教授的漫画论、电影论 , 都是百无一用” 。与什么“经济效果” , 也是“毫无干系” 。全国的大学老师们 , 都应该这么说 。
广田:大学不是“经济”的工具 , 确实是这样 。我想强调的是 , 要求人文社会学科具有“经济效果”的意见虽然毫无道理 , 但短期暂且不论 , 长期而言 , 文科也是实实在在有这样的效果的 。
寺胁:但是漫画论也好 , 法国文学、印度哲学也罢 , 跟“经济效果”完全是两码事 , 人们至少应该具有这种认识 。
广田:不不不 , 哲学恰恰是新思维的宝库 。哲学用抽象概念对现象的本质进行逻辑性思考 , 从长期来看 , 这一思考能够产生新的创意 。在这个意义上 , 即使是从“经济效果”的角度看 , 也是有意义的 。
二者的立场 , 在“文科很重要”和“不应以短期经济效果衡量文科的价值”上是一致的 , 但就根本而言 , 在文科是否应该具有社会效益这一点上 , 则大相径庭 。寺胁认为“肯定文科价值时完全无须顾及经济效果” , 而广田则主张“文科在长远及广泛的意义上有着充分的社会效益 , 应该明确展现出这一点” 。
针对文科省通知的一系列批评中 , 不少人立场与寺胁相同 , 强调“对社会‘有用’ , 不是大学而是职业训练学校的责任” 。但大学的学问真能完全不考虑社会有用性 , 只需对研究者而言具有“本质上的”价值吗?我认为并非如此 。
以“文科虽然无用但有价值”的方式反对“文科无用 , 不妨弃之”的意见 , 是无法与“理科有用 , 所以有价值”这样的逻辑对抗的 。因为这样一来 , “文科”能够主张的立场 , 充其量也只能是为“理科”的有用性锦上添花而已了 。而正像广田主张的那样 , 对于长远而广泛的未来 , 文科才是最“有用”之物 , 应该利用更多机会向人们展现文科在现实中的“有用” 。
重回韦伯 , 
重估两种“有用”
希望文科的知识三年五载就能起作用也许困难 , 但如果是从30年、50年的中长期时间跨度来看 , 人文社科的知识也许远比工程学更为有用 。因此 , 应该放弃“人文社会学科虽然无用但很重要”式的议论方式 。
为此 , 我们必须深思何为“有用”这一问题 。
《大都会》(Metropolis 1927)剧照 。
大而言之 , “有用”有着两个不同的维度 。其一是完成目的型的有用性 , 即在目标已经明确的情况下 , 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解 。这种思维模式在理工科是主流 , 而文科对此并不擅长 。例如 , 新干线就是思考怎样组合技术才能实现东京与大阪间的最快移动这一课题并努力开发得出的结果 。此外 , 最近在信息工程学领域 , 正在开发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数据并进行语言检索的系统 。这些事例都是先有了明确的目标 , 随后才产生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积极成果 。而文科很难取得这样显而易见的成果 。
《武林外传》(2006)剧照 。
“有用”还有另外一个维度 。比如有时候本人正不知如何才好 , 友人或是老师的一句话让自己茅塞顿开 , 此前觉得颇为棘手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这种情况 , 开始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 , 是友人或是老师的一句话让自己找到了方向 , 也就是发现了目的或价值尺度 。这种创造出价值或是目的本身的有用性 , 我称之为创造价值型的有用性 。这种实践一旦发生作用 , 社会将重新审视原有的价值尺度 , 或是创造出新的价值尺度 。文科的“有用” , 多数情况下属于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