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不到的国宝级绘画,都在这个展览里 中国之最粘贴画( 五 )


为了满足《宋画全集》前所未有的印刷要求 , 承制的印厂自掏腰包几百万元 , 从国外购入专门设备 。印刷界常规以200点精度的“调幅网”制版技术实现行内公认的“照片质量” , 其印刷品每平方英寸由4万个网点组成 。而《宋画全集》使用的10微米“调频网”技术 , 每平方英寸有36万个网点 , 清晰度提升9倍 。纸也是从德国定制的 , 表面毛孔极少 , 每个网点能“踏实”地落在纸面上 。
印刷《宋画全集》的时候 , 许洪流要求项目团队必须有人跟机 , 在印刷车间三班倒 , 每一版试印 , 跟机人员签过字才能正式开印 。第二天 , 前一天印刷的版样送到许洪流的办公桌上 , 他认可了 , 才算过关 。有一次他出差回来 , 累积多日的版样全部被他无情地毙掉 , 仅纸张成本的损失就多达20多万元 。
严苛的标准保证了每幅画的逼真还原 。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摄影师弗拉基米尔·捷列别宁为大系拍摄了该馆所藏的敦煌绘画藏品 , 他感叹 , 在大系的照片里 , 能看见绢画丝绸上细腻的纹路 。
大系的遗产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余辉曾赞叹 , 有了历代绘画大系 , 做宋元绘画研究多数时候不需要看原画了 。即使他身在故宫这座书画宝库 , 从文物库房取出绘画也并非易事 。故宫对此有严格要求 , 珍贵古画每次出库 , 都要回库“休眠”至少三年 。
文物需要保护 , 也需要被利用 , 极为脆弱的古代绘画 , 给利用造成了极大障碍 。它们极少现身 , 有些真迹世人一生都难以得见 。博物馆里 , 两千年前的青铜器可以每天展出 , 但哪怕20年前的书画也经不起长期暴露 。历代绘画大系以像素级还原的印刷质量 , 将分散在全球收藏机构库房里的中国绘画复制出来 , 为利用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
“最近十多年 , 学术界对早期古代绘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 历代绘画大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 这是毫无疑问的 。”金晓明说 。如上海著名书画鉴定家陈佩秋在《宋画全集》出版后 , 借助全集倾力于宋画研究与鉴定 , 为很多画写下批注 。
大系编纂17年 , 耗去了多少人的青春岁月、壮年生涯 。
金晓明已经两鬓斑白 。上世纪70年代 , 他十几岁学书画时 , 很难找到范本 。他记得上海书画出版社出了一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米芾《虹县诗帖》字帖 , 自己渴望极了 , 但印量有限 , 买都买不到 , 只能用透明纸拷贝出一本 。作为艺术史学者 , 他更清楚如今这样一套高质量的绘画资料出版后 , 对于研究者、爱好者 , 以及千千万万学国画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 。有机会参与这样一个项目 , 他觉得 , “这一辈子 , 足矣” 。
章益林加入大系团队时还是大四学生 , 如今年已不惑 。他的职业生涯被这个项目改写 , 他曾经想做商业摄影 , 大系将他锻炼成一位眼光独到的知名文物摄影师 , 最近正在拍摄的项目是《良渚玉器全集》 。“一辈子能干一件有意义的事 , 这种机会很少 。”他说 , “我把一生最好的时间全扑在这一件事上 , 很庆幸能坚持下来 。”
他的那套“重型装备”依然在服役 , 拍摄《李可染全集》等项目时 , 8×10胶片相机重出江湖 , 以大系的标准为文物留影 。这是大系的某种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