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2大难题,中国历经4年,建最长最宽水下隧道,全长10千米 太湖隧道中国之最

【攻克2大难题,中国历经4年,建最长最宽水下隧道,全长10千米 太湖隧道中国之最】图为太湖隧道
中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为了将繁华闹市与偏远山区贯穿起来,中国修建了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的高铁和公路,在这些工程中,令人尤为震撼的,便是那些在水下修建的超级工程,继港珠澳桥隧工程亮相后,中国历经4年的时间,攻克了修建和防止隧道渗水的2大难题,再次修建了一条堪称国内最长最宽的水下隧道,即太湖隧道,它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关于它的修建方法也让外界连连称奇 。
图为太湖隧道
太湖隧道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中,常州至无锡段的一个隧道,它全长达到了10千米,超越了港珠澳大桥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另外太湖隧道的宽度达到了40多米,铺设了双向六车道,时速可达100公里,在长度和宽度方面一举揽获了两个全国之最,建成之后,人们在往来无锡,苏州与常州南部地区的时候,满足了穿湖而过的愿望,可以说,太湖隧道并不是简单的一条隧道,更是代表着中国基建与科技实力的特殊隧道 。
那么,这条隧道到底是如何建成的呢?首先,建设这么一条创下新纪录的隧道,关键在于钢筋和混凝土,太湖隧道工程体量庞大,所耗费的钢筋量多达30多万吨,而混凝土浇筑总方量也有200多万方,如果利用常规的支架进行浇筑,无疑会使得工期极为漫长,另外由于行车孔的断面达到了17多米,无法进行提前绑扎,于是,在考虑工期,质量以及安全等因素,中国自主设计出了混凝土加上钢筋绑扎台车双联动的方式,从而节省了工作效率 。
图为太湖隧道
其次,太湖隧道整项工程采用了堰筑法施工技术,分别从隧道的两端逐段向湖中推进,安装钢板桩基,以及打造整体长度不会超过两公里的围堰,接着,将围堰中的湖水抽走,清除淤泥,凿挖地基,而在成功建设隧道后,回填土方和回水,以及拆除当初起固定作用的钢板桩,这一整套工序完成之后,最终才使得太湖隧道沉降至湖底 。
最后,修建水下隧道时,防水施工尤为重要,它不同于地面上的隧道,湖水的整体浮力对于隧道的稳定性产生着一定影响,而中国基建专家们采用了三重六层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第一重就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控制温差,从而提升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避免在变化无常中的温差中出现裂纹,第二重则是在每段隧道衔接的缝隙上,采用了三层止水带,从而保证水不会渗漏进去,第三重就是在整座隧道工程的外侧,包裹上一层如同防水雨衣的材料,一层混凝土以及黄黏土,最终确保隧道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
图为太湖隧道
在修建过程中,中国基建团队一直秉持着生态工程的环保理念,利用沉淀池洗车,喷雾式洒水车等方式,解决了尘土飞扬的问题,另外,那些废弃的混凝土也进行了循环利用,保护了太湖水域的生态环境,自从2018年开工以来,数以万计的基建工人战胜了许多自然灾害,历经上千个日日夜夜,最终打造出这样一条堪称奇迹的超级工程,它的存在不仅拉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代表着中国基建狂魔名号的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