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不到的国宝级绘画,都在这个展览里 中国之最粘贴画( 四 )


用技术摆渡
“历代绘画大系”里的这些画有多高清呢?局部图会放大到原画1.5倍、1.7倍 , 捧在眼前近观 , 可以看到面对真迹都难以看清的细节 。
达到此种程度的出版效果 , 仰赖高清的摄影 , 以及精细的印刷 。
大系的摄影团队只有一个人 , 是摄影师章益林 , 今年40岁 。章益林的常规装备 , 是两只硕大的黑色旅行箱以及一只三脚架袋 , 装着相机、胶片、摄影灯、三脚架等器材 , 重达150斤 。胶片是8×10英寸的 , 长宽分别为25.4厘米和20.3厘米 , 仅仅略小于一张A4纸 。一张8×10胶片的面积 , 约等于普通135胶片一卷的面积之和——这是工业化生产的最大尺幅摄影胶片 。
照片的清晰度 , 与胶片放大的倍率成反比 , 放大的倍数越低越高清 。如此硕大的底片 , 甚至比一些单幅扇面还要大 , 只需等大拍摄;普通绘画手卷高度一般不超过五六十厘米 , 底片放大两倍即可 。尺幅更大的作品 , 8×10胶片倍率也不会超过四倍 。
胶片还有另一个无法取代的优点——色彩还原度 。这么多年 , 大系团队一直跟踪对比最先进的摄影器材 , 十几年来 , 数码相机的像素从3000多万进化到1亿、1.5亿 , 但色彩还原度依然不如胶片 。
“在色彩还原、水墨层次 , 以及画面的厚重感上 , 胶片有绝对优势 。”章益林说 , “如果将墨色的浓淡分出层次 , 假设胶片能还原十个层次 , 而最高级的数码相机也只能还原七八层 。”因为数码相机依靠芯片的计算还原色彩 , 遇到十分接近的颜色时 , 可能会处理成同一种替代色 , 层次缺失常常让数码照片透出一种“单薄”之感 。而胶片相机的原理是光学 , 会一五一十还原摄入的全部色彩 。
“比如宋代陈容的《墨龙图》 , 墨色一层一层渐变 , 渲染出龙的形象 。还有《千里江山图》之类的青绿山水画 , 石青、石绿颜料随含水量的不同 , 呈现出层层不同的青绿色 。只有胶片才能很好地还原这种丰富的层次感 。”章益林说 。
当他在日本的博物馆支起这套家伙的时候 , 有日本同行很惊讶:需要这么大的底片吗?这台木质框架、体积庞大、满满机械感的摄影机 , 酷似百年前的老相机 , 而章益林为文物拍照时的身姿 , 也酷似百年前的照相师 。他随身带一块黑布罩住相机 , 拍摄时钻进黑布里 , 以避免环境光对视觉判断的影响 。不同的是 , 当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刻 , 已经没有一阵烟雾冒出 。
摄影只是中间环节 , 是将绘画从古代纸绢复制到当代铜版纸上的摆渡者 。从纸到纸 , 却要跨越千山万水 。从原画到摄影胶片 , 失真一次;从胶片到电脑 , 再失真一次;从电脑到打印机 , 又要失真一次;从打印机到纸上 , 还得失真一次 。每一次介质的转移 , 都是一次失真的过程 。必须仔细校正 , 在每一步上保证最大程度还原细节和色彩 , 印在纸上的画作才能惟妙惟肖地再现原画神韵 。
校正是纤毫之间的精细事儿 。印刷时 , 要把眼睛练得像高清摄像机一样 , 对每一幅画的浓淡深浅、色彩层次、气息风格精确感应 。而印刷机又十分敏感 , 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它的表现 。“如果晚上下了一场雨 , 空气中湿度增加 , 第二天打印出来的颜色都可能偏差 。”《宋画全集》执行主编、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