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懊悔错过王昭君红颜一怒杀贪心画家毛延寿

农家淑女
选入汉宫湖北兴山县明妃村,三面环水,水光潋滟;一面环山,山青如黛 。这是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吸山水之灵气,出落得丰姿绰约,楚楚动人 。公元前36年,王昭君被选入汉元帝宫中,为掖庭待诏 。
十七岁的王昭君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真是“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然而王昭君并没有受到汉元帝的垂青 。
原来汉元帝每年都从全国各地挑选秀女入宫,经年累月,人数已近两万 。乱花渐欲迷人眼,怎么才能临幸到最美丽的美人呢?汉元帝让人把待诏宫女制成图像,随时把美人图挂在身边,闲暇时便细细品评 。如果当时有摄影、录像设备,王昭君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另一番光景 。可惜的是,当时的美人图全靠画家去描摹 。担任此美差的画家姓毛名延寿 。毛画家,靠着绘图工具,很是饱览了一番天下秀色 。皇帝的女人,他可没有胆量动,可他敢动那些女人的钱包 。
西汉后宫有严格的编制系统 。元帝在前代后宫十级的基础上,扩大为十五级 。级别不同,待遇有别 。昭仪位比宰相,爵比亲王;婕妤位比上卿,爵比列侯 。最后一级的待遇也比宫女高得多 。宫女是没有品级,没有进入编制的 。因此,很多宫女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千方百计地挤进编制之中 。而最佳的路径,就是得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出身富贵人家的宫女无不动用各种渠道贿赂毛画家,就是那些没有后台,头脑灵活一点的,也会想方设法巴结毛画家 。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规矩,后来知道了其中的秘密,却不屑那样去做 。一方面,她为人正直,献媚的手段,她不屑一用;另一方面,她自信:凭自己的身材容颜,画成图像递交给皇上,自会得到皇上宠幸 。
画像那天,王昭君施了个淡淡妆,头上盘了个端端的螺髻头,一枝玉簪斜插在上,身穿月白色绕襟深衣,一条嫩绿假带将腰束成一握,手腕上戴一对碧玉手镯 。见过很多美人的画家毛延寿,实在惊羡王昭君的美丽绝伦 。他深信,目前皇帝所享用的美色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王昭君 。动笔前,毛延寿向王昭君自我吹嘘道:“世上各色人等,没有我这枝笔画不了的!传神写照,栩栩如生,笔到即成,他人完全可以按图索人 。”王昭君明白他的意思,可没有搭理他 。
下笔之时,毛延寿在心里曾涌出过丝丝同情,希望王昭君放下架子,对他尊重一些,向他有所表示,以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些许满足,那样,他就不会昧着良心下笔 。于是,他又拐弯抹角地说道:“王宫人,你脸上有一点,如果你大方一点,我会在适当的地方给你一点!”王昭君平静地说:“我不可能有一点,你有权给一点 。”毛延寿恼羞成怒,便把那点该点到秋水上的丹青,点到了秋水下的脸上 。他暗自惋惜:“可惜!可惜!”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画像上的丧夫落泪痣时,以为她是个不吉的女人,便将画像扔在了一边 。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此后,三年多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宫女 。汉宫秀女自请出塞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觐大汉天子 。汉元帝大摆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 。席间,呼韩邪单于提出了“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 。汉元帝本想送一个真公主,但金枝玉叶谁愿意前去呢?于是暗中传旨后宫待诏宫女:“有愿意嫁到匈奴去的,朝廷以公主对待 。”
后宫的宫女听说要离开本土远嫁匈奴,都不乐意 。因为宫中流传着细君公主的故事 。汉武帝时,朝廷为了联络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远嫁给乌孙王昆莫 。昆莫当时已经年迈,夜晚独居外帐中 。细君悲伤远嫁,又面对老夫,再加上语言不通,整日悲愁哭泣 。她作《黄鹤歌》一首向汉武帝告哀:“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汉武帝写信劝她以国事为重 。后来,昆莫死去,细君公主要求回归大汉,汉武帝又传旨让她依照当时的风俗嫁给了继立的君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