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传说黄帝大战蚩尤后蚩尤部族散落何处

远古神话里,黄帝蚩尤大战之后,蚩尤大败,他的部族散落何处?萍乡先民是不是蚩尤的后代、古三苗部落的传承?……据有关专家考证,萍乡的远古文明之光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 。在远古时期,萍乡属于长江流域以蚩尤为首领的三苗九黎部族的组成部分 。在传说中的黄帝画野分州时,萍乡就被划属九州之一的扬州地 。
《战国策·魏策》载:“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纵横千里的疆土在万国时代当属超级大联盟 。彭蠡,即今之鄱阳湖,而鄱阳、洞庭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就是这片土地 。
网络配图
由于物产相对丰饶,三苗部落联盟随着农耕业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 。但此时南方山林中的狩猎和山野瓜果资源开始枯竭,面对生存发展危机,三苗部落联盟决定北伐,开始北上去开发中原地区 。而此时,北方部落首领黄帝则为了争夺更平坦、更适合农耕的中原沃土,也开始了南征 。黄帝与蚩尤,终于有了惨烈的一战 。这场交战后来被称为涿鹿之战 。
那只不过是一场用石头、木棍作武器的战斗,但它却是华夏民族逐步融合的开始,是华夏五千年文明走向辉煌的起始点 。这场神话色彩浓郁的战争因年代太过久远,很多细节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但这毕竟是南、北方民族相互发出的第一声吼叫,而这振聋发聩的声音的源头之一应该是在萍乡这片土地上 。战争的最后,蚩尤战败被俘,剩余的军队有组织地退回了南方 。
萍乡的先民,应该有一部分就在这里面 。他们回到故土,重新开始繁衍,生息 。三苗部落联盟与黄帝北方部族的抗争,并未因那场战争失败而终止,之后有文字记载的尧、舜、禹征伐三苗的战争,前前后后又进行了100多年,可见三苗部落联盟势力之强大和斗争之顽强 。
直到大约4000年前,这场持续百年的战争才在大禹的参与下最终结束了 。《墨子·非攻下》:“禹既已克三苗……而神明不违 。”需要注意的是,大禹的夫人涂山氏是今攸县东部紧靠萍乡这一地区的人氏(在当时这两地根本就是一个地区),因此涂山氏也极可能是当时萍乡三苗部落联盟某首领的女儿 。
网络配图
战争结束了,三苗部落联盟的后裔到了哪里呢?三苗部落联盟虽然在战争中土崩瓦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三苗联盟中众多氏族部落的消亡,不少部落都改头换面地保存下来,并继续活跃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舞台上 。商末西周初,参加武王伐纣牧誓的西南夷八国—庸、蜀、羌、髳(学者考证此“髳”即“苗”)、微、卢、彭、濮,就是原三苗部落联盟的成员,只不过千年之后,他们这次没有统一打出“三苗”的旗号 。这次他们来到祖辈们曾经征战过的中原,再次向着北方吼叫 。《尚书·牧誓》记载,殷末周武王伐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诸族都是同盟军 。武王向他们发出的号召是:“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长矛,我要盟誓 。)在那场举世闻名的牧野之战,武王正是以强悍的西南夷八国兵丁为前锋 。
网络配图
武王伐纣成功 。当人们齐向武王、周公欢呼的时候,我们的先人们想要的只是自己该得的东西,想过的当然是原先的日子,那种荡漾于山色和夕阳中有萍、有傩、有舞的日子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得到赏赐的勇士们踏上了返回故土的路程,从朝歌返回西南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中,肯定有一部分人并没有返回西南,而是回到了梦萦千年的故土—萍乡等原三苗部落联盟聚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