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豪门:吕氏家族在汉朝建国中的作用

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对吕太后之兄吕泽的定语是"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但仅有此定语,而无实际战功,则不足以服众 。是否因为吕泽是吕太后之兄而享有了其不应该享有的名望呢,抑或另有隐情,其实际战功被人为地淡化了 。细考《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吕氏战功受到人为淡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现根据有限的史料,让我们来看一看,吕氏在秦楚之际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
一、吕氏在反秦战事中的作用
有关吕氏主要是吕泽在反秦战事中的作用,史无明文,而依《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说法,吕泽也仅是以刘邦客的身份参与反秦事业的 。此界定显然与其佐高祖定天下的评语不符 。根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东武侯郭蒙"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一事,吕泽肯定是带兵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郭蒙是在反秦战事中唯一被明确标识为吕泽部下的人 。而这正说明吕泽是一支独立部队,因为所有没有标明属性的功臣,都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属于刘邦 。只是在考虑到吕氏有一支独立部队,那些原本被认为属于刘邦的功臣,或有相当一部分要考虑其是否属于吕泽了 。那么,其在反秦战事中究竟起过什么作用呢?现只能从刘邦及其核心武将的战绩之外寻求被历史遗漏的蛛丝马迹 。
根据《高祖本纪》及《曹相国世家》、《绛侯周勃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刘邦起兵之初的作战轨迹大致可以确定 。但《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一些人的早年事迹,则与上述内容不符 。具体来说有傅宽、靳歙、陈?、丁复、郭蒙、雍齿、蛊逢、王陵、高邑、靳?、冯?诸人的早年事迹不符合刘邦反秦的作战轨迹 。
据《高祖本纪》,刘邦于秦二世元年九月起兵,此月为当年的最后一月,刘邦的作战似只有战胡陵、方与(《汉书》将此事放在二年,与《秦楚之际月表》同),余均不可见,亦不可能 。而阳夏侯陈?是此年从起宛朐,信武侯靳歙亦从起宛朐,只是靳歙起宛朐之时间不详,估计与陈?同时的可能性较大 。既然刘邦此年(甚至在秦灭之前)没有在宛朐作战,那么陈、靳二人在宛朐追随吕泽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阳陵侯傅宽从起地横阳,亦非刘邦作战轨迹,且其从属时间不详,估计也存在从吕氏起事的可能性 。其时间或者是秦二世二年、三年刘邦部定魏地时的事情 。至于东武侯郭蒙则明显为从吕氏起事者,则吕泽的作战路线与刘邦时有吻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刘邦功臣汾阳侯靳?"以郎中骑将前二年(即秦二世二年)从起阳夏",而阳夏又不在刘邦部的作战轨迹之中 。与阳夏地望相近处为雍丘,估计刘邦与项羽战李由于雍丘时,吕泽在阳夏作战 。很显然,靳?只是追随了刘邦势力的支流,亦可能即吕泽部 。在前二年加入刘邦武装的功臣还有谷陵侯冯?,起事地点为柘,此地在刘邦及其主要战将的作战轨迹上均无所见,则可认为其以加入吕泽所部而间接加入到刘邦的阵营 。基本上可以断定,吕泽在反秦时期是一支与刘邦部有密切联系,又具有一定独立成分的武装 。而到了楚怀王命令刘邦西进击秦时,吕泽所部也相机配合刘邦部的行动 。并且其作战范围超出了西进的限制,甚至于可以考虑其是否参与了过河救赵的战斗 。
刘邦功臣中还有一些人的出身和职衔颇能令人想象其非刘邦核心部队成员 。如阿陵侯郭亭、菌侯张平均为秦二世元年从起单父,厌次侯元顷于秦二世元年从起留,而如前所述,此年刘邦的作战半径还没有波及上述地点,只是在秦二世二年,刘邦才于上述地点作战 。倒是吕氏的作战范围到过单父,其证据为《惠景间侯者年表》有成陶侯周信,其"以卒从高祖起单父,为吕氏舍人" 。这里单父与吕氏得到了有机的联系 。如果说上述记载是可信的话,只能认定以上人等所加入的是吕泽部队 。功臣表中有一个称呼曰"连敖"屡屡出现,笔者以为此官职属于吕泽所独有(或其部以此官职命名者众多)的可能性较大 。《惠景之间侯者年表》中有俞侯吕它父吕婴以连敖从高祖破秦,日后,又因与吕氏有牵连受诛 。这人极可能是吕泽的部下甚至族人,该表又称此人功比朝阳侯 。而朝阳侯华寄又恰好是以连敖入汉 。所谓功比某人,往往表明两者经历战功相似,有较多的可比性 。前面提到的郭亭也是连敖身份,而且极可能为吕氏部属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就称,河陵侯郭亭"定三秦,属周吕侯",透露出郭亭的早期归属或就是吕泽部下 。另外有连敖身份者还有隆虑侯周灶,广严侯召欧,祁侯缯贺,煮枣侯赤以越连敖从击秦 。当然,刘邦部也有可明确指认的连敖,即入汉后的连敖韩信 。但入汉之后,刘、吕两部应该合为一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