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豪门:吕氏家族在汉朝建国中的作用( 三 )


雍齿为刘邦部的叛徒,在秦二世二年时,他背叛刘邦,以刘邦不多的根据地之一丰投降了魏国 。刘邦得项梁人力支援后,收复了丰,雍齿就逃到魏国去了 。但到了秦二世三年,他又重新加入了刘邦部 。刘邦对雍齿恨之入骨,甚至于到了已对雍齿论功行赏后,还不肯宽恕当年曾追随雍齿叛变的丰地百姓 。如此看来,雍齿再度加入刘邦部一事,极可能是加入到由吕泽统率的刘部支脉,其时间正是刘邦西进之时 。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齿是以赵将的身份加入刘部的,而刘邦在西进途中并未能行进到赵地 。据刘邦在鸿门宴对项羽的解释,刘与项的战略分工为,刘战于黄河以南,项战于黄河以北 。刘邦及其主力肯定没有北渡黄河,但刘邦的势力又肯定有机会北渡黄河,并在赵地扩大了队伍 。雍齿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的 。除雍齿外,还有阳都侯丁复亦为在秦二世三年加入刘部的赵将 。丁复的加入地点是邺(今河北省邯郸与河南安阳之间),地点在黄河以北 。而刘邦部活动的最北区域也只是白马(今河南滑县),且在黄河以南 。如此看来,刘部到了白马便折回南方,而刘的盟军吕氏军,则极有可能渡河击秦 。尽管此问题的提出实在匪夷所思,但不作此解释,则无法面对丁复加入刘邦部的问题 。《汉书》以丁复加入刘邦部的地点为薛,其身份为越将,但未给出加入的时间 。很明显,如果丁复是如《汉书》所称以越将于薛加入,则时间肯定是前元年或前二年,之所以不提时间,是因为司马迁的说法是以前三年从于邺而非从于薛 。班固以意改《史记》处甚多,《功臣表》尤其明显 。而《汉书》对雍齿的赵将身份就没有改,既然雍齿可以是以赵将身份加入刘邦军,则丁复亦可 。甚至于丁复就是由雍齿的关系加入到刘邦阵营中来的 。丁复事颇不简单,《史记》、《汉书》均标示其受封七千八百户,此人的功劳当在樊、郦、滕、灌之上,居然除《功臣表》外,再不见其有何功绩 。可以肯定其或在反秦战事中很有作为,或是因为由赵将转入刘邦阵营,起始地位就相当高,否则无法解释其最后的功劳 。总之,由于《史记》、《汉书》的记载出入,丁复是否肯定于薛加入,无法确定 。那么,只要刘邦阵营中有赵地的部队加入,其渡河救赵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对于丁复,顾炎武曾经提及,其曰:"楼烦即赵西北边之国,其人强悍习骑射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致云者,致其兵而用之也 。是以楚汉之际,多用楼烦人别为一军 。《高祖功臣年表》,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而《项羽本纪》,汉有善射者楼烦;则汉有楼烦之兵矣 。"其实刘邦部即使渡河击秦也不违背楚怀王的命令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楚上将军,诸别将皆属 。表明宋义有权调动楚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刘邦自然也不能例外 。而刘邦受命后最初的军事行动,正是帮助援赵楚军打通前进道路 。那么刘邦部或者其协同部队过河击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即使在《秦楚之际月表》中,也有刘邦军救赵至栗的记载 。只不过刘部至栗本身却与救赵无涉 。但其早期行动是救赵行动的组成部分,则毫无疑问 。在雍齿与王陵的归属问题上,吕泽为其主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这些人的功劳薄上并没有记什么具体的战功,只有与吕氏有牵连的关系 。《张耳陈馀列传》称"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则项羽破秦前的钜鹿下已有三个外国及代地之兵 。燕指燕王韩广部将臧荼,齐则非田荣所辖,或为原在赵之田间、田角部,或还有与田安、田都一样,因不满田荣龟缩政策而擅自出兵的齐军 。楚字前人以为有误,但应该考虑确实有这么一支或几支部队存在,其或是棘蒲侯陈武部,或是破秦东郡之吕泽、王陵部 。总之,吕泽部过河救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王陵确实是吕泽部属的话,吕泽部则又参加了攻击南阳的战斗 。至于雍齿,虽然其受汉封有策略的考虑,但刘邦亲口说其功多 。以刘邦早先的分封原则,击秦之功居先,雍齿的功多是否包括了击秦之功,则不得而知 。只是从道理上来说,应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