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豪门:吕氏家族在汉朝建国中的作用( 二 )


功臣官职或出身中还有"二队将"、"越户将"、"越队将""慎将"人等若干,笔者以为他们可能大部或全部与吕泽有联系 。因为除了二队将,,还有上队将之称,祝阿侯高邑即是以上队将入汉 。是否可以把吕氏所属部队看作为刘邦的二队,此问题向来无解,但也应该存在这个可能性 。因在司马迁的叙述中,似未将吕氏铁定为刘邦的部下 。所谓"客"也好,"发兵佐高祖定天下"也好,均表明了吕氏拥有某种自由度 。不知此自由度是吕后掌权后刻意美化自己家族,还是事实原来如此 。今不妨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在内 。这种身份的人有河阳侯陈涓二队将,东茅侯刘钊二队将,柳丘侯戎赐二队将、海阳侯摇毋馀越队将,博阳侯陈濞刺客将,东武侯郭蒙越将军,贳侯吕元越户将,曲成侯蛊逢二队将,绛阳侯华无害越将,等等 。如果吕泽所部并非天然是刘邦的部属,则其称二队亦甚相宜 。
在刘邦功臣中还有两人为不愿属刘邦者,他们的早年经历尤其值得关注 。其一为王陵,其二为雍齿 。在《陈丞相世家》中,王陵被描述为独立起兵于南阳,一直到汉攻楚时才加入到刘邦阵营 。事实上,他也是追随刘邦起事于丰者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记载表明了这一点,"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与《陈丞相世家》不符 。那么真实情况很可能是王陵与吕泽在一起作战 。这种可能性极大,因为王陵过去的地位当在刘邦之上,起义后不愿属刘邦,亦在情理之中 。王陵事迹的歧记,或都有一部分真实,非可视任何一种为凭空捏造 。因为其既不愿意属刘邦,却又是从起于丰者,这就存在追随吕氏起义或始终与吕氏在一起的可能性 。如果从《高祖本纪》及其他人的专门传记中,看不出刘邦部在反秦战事中有分开作战的迹象,唯一的例外是郦商在刘部攻克南阳后别将定汉中 。但根据王陵的事迹,刘邦部或曰刘邦系列的部队肯定有分兵作战的事实 。刘邦所部也曾于西进途中与秦朝的东郡尉部发生激战,但最乐观的记载也只是大破东郡尉军于成阳或成武南 。比之王陵的"定东郡"尚有一定的差距 。当时刘邦部众多核心将领尚未能独当一面,估计王陵亦不得有此殊荣 。尤其是其别定东郡之说,表明其与刘邦部的战东郡尉并非一事,那么,王陵当属于一支独立部队 。如果王陵部队不是吕氏之外的部队的话,那么极可能与吕氏是同一支部队 。于是,吕氏也应有定东郡的功绩 。笔者曾作《刘邦西行入关的战争线路与历史功绩辨析》,指出刘邦在正式出击前曾为援赵楚军作过开辟前进线路的贡献 。其中的主要战斗即为击东郡与王离军,刘邦部的主要将领曹参、樊哙等均参加了此行动 。但其后,刘邦就移师昌邑一带,而不及定东郡 。如果王陵是与吕氏协同作战的话,那么,吕氏在西进时与刘邦部配合作战的意图就相当明显了 。在刘邦不及定东郡的情况下,或因为其有更重要的战略使命要完成,由吕泽部接手继续在东郡的战斗,亦甚合情理 。只是,王陵与吕氏的关系也不是如此轻易能定的 。吕后称制时期,王陵坚决反对王诸吕,就不支持其曾为吕氏旧部 。但其从起于丰,又不愿意属刘邦一事,终究要有可协调之人之地使之可以容身 。不仅如此,吕泽、王陵部还有可能继续为援赵楚军扫清道路,甚至于跟随过河击秦 。从地理上说,这样做也非常合理 。因为项羽率军北上的同时,刘邦率军南下,两军似应有一个交会时机 。还应指出,项羽过河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有过战斗,那么其道路的开辟却必须有人完成 。也许吕氏就是在这一时刻协助项羽渡河攻秦,项羽当时是楚国上将军,他有权征用刘邦的部队或其盟军 。刘邦在西进前曾击秦于白马,此地为今河南滑县,就在黄河南岸,此举的意图是否有迎接吕部回归的作用,已不得而知 。应该说这种可能性存在 。因为刘击白马为秦二世三年二三月间的事,此时距项羽破秦于钜鹿已过了三月,吕氏从河北前线撤下亦无关紧要 。也就是说,日后的刘邦定南阳之战,吕氏也会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