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奇案:一人之死可以亡国( 四 )


蒯通又引了“兔死狗烹”,文种被害的故事告诫韩信,但韩信深信刘邦,执迷不悟 。结果韩信没有逃脱“兔死狗烹”的结局 。都说韩信是死於吕后和萧何之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对此十分怀疑 。猜忌—削权—杀头,是功臣枉死的三部曲 。韩信功高,有奇谋,善用兵,刘邦岂能容他 。韩信之后,彭越、琼布也为刘邦所害 。聪明的张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托言辟谷,跑到深山里去避祸 。辟谷原是聪明人用自残的方式以达避祸之目的的方法,后人不知就里,引张良的例子学而习之,自残其身,实在是谬以千里 。可以说,韩信被杀是必然的 。
谋杀韩信,刘邦不在现场,但他可以用嘱言或锦囊的方式,把这件事做的巧妙一些 。在许多罪案中,主谋不亲自出面是常有的事 。说韩信谋反,不但奇怪,也不合逻辑 。作齐王时,实力强大,蒯通一劝再劝,坚决不反;当了楚王,仍有一定实力,也不反;只待一个兵都没有的时候才反 。无兵造反,自取灭亡,韩信莫非有病?况且,韩信与陈豨的对话,应是两个人之间的密谋,泄漏出去,定有杀身之祸 。却纪录于史书之中,而且绘声绘色 。那是一个精心编造的谎言 。
第六案,名为“忧愤悲歌”案
北宋朝廷著名的抗战派领袖李纲,死时年仅五十七岁,有人说是活活气死的 。一生坎坷,就像绑在井绳上的水桶,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上上下下何其多也 。政和二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言事忤权贵”,被迁为起居郎 。生性刚直,容易得罪人,初入仕途就遭当头一棒 。
宣和元年,上书力陈国事,“朝廷恶其言”,被贬到南剑州沙县当一个监税小官 。脾气不改,又得罪人,再给一棒 。宣和七年,被任命太常少卿 。金兵南下,宋徽宗胆怯 。李纲“刺臂血上书”,请徽宗禅位太子 。如此大胆,实在少见 。
钦宗即位 。靖康元年,金兵过黄河,局势危机,徽宗南逃,钦宗也想跟着跑 。满朝文武,个个畏敌如虎 。太宰白时中等主张弃城而去 。李纲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主张坚守抗战,并且临危请命:“陛下不以臣庸懦,倘使治兵,愿以死报!”钦宗为其感动,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 。李纲甫上任,下令,主张弃城逃跑者一律处死 。李纲厉兵秣马,调配军队,修整军械 。金兵攻城不下,只好退兵 。这就是著名的“李纲守东京”的故事 。
李纲运筹帷幄,准备大举反击 。有姚平仲急于邀功,受了小挫,宰相李邦彦乘机中伤李纲,钦宗罢了李纲的官 。消息传开,京城军民“不期而集者数十万,呼声动地”,为李纲请命 。钦宗无奈,命李纲复为尚书右丞,重负守城之责 。不久,以“专主战议,丧师费时”之罪,贬为亳州明道宫提举 。
金兵再来的时候,钦宗觉悟“和议之非”,又想起李纲来了,任命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
高宗即位 。任李纲为宰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李纲锐意革新,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顿军备,准备北伐 。其坚决抗战的主张,遭到黄潜善、王伯彦等投降派的反对,被视为眼中钉 。在相位仅七十五天即被免职,放逐鄂州 。十几年来,李纲就是这样上上下下,屡遭贬谪 。
三个皇帝,徽宗、钦宗、高宗,一个比一个昏庸 。每个皇帝身边都有一大堆汉奸、投降派,蔡京、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勋、李邦彦、蔡懋、唐恪、耿南仲、张邦昌、汪伯彦、黄潜善等,把持朝政,迫害忠良 。
第七案,名为“莫须有”案
岳飞这个名字,在国人心目中是爱国者的别名 。现在有人否定岳飞是民族英雄,引了外国权威的话为证,大谈“民族”一词的含义 。我国历史上的英雄,深深植根於亿万人民的心中,像参天大树,要想撼动他,决非易事 。在俄罗斯,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巨大的战争纪念碑,英雄雕像以及被战火摧毁的坦克、大炮、机车车厢等,整个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战争博物馆、英雄纪念堂,这个强悍的民族随时都在向你展示他们骄人的战绩,讴歌他们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们击败了拿破仑,他们战胜了希特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