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是几月几号啊 当时慈母念,今日尔应知

今天是母亲节 。从古至今,“母亲”作为一个美好形象,一直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 。从发掘自安阳殷墟的“后母戊”大方鼎,王羲之的《姨母帖》和《舅母帖》,一直到当代丰子恺、林风眠笔下以母亲为主角的画面,不同的作品描绘出普世的母亲形象,也由此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生活面貌 。
母亲节之际,“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通过这些书画印中的母亲,看到母亲的爱与付出,以及人们对母亲的恭顺与尊敬 。
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2022年正好在5月8号 。
其实,萱草在中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古人称为忘忧草 。中国母亲的形象一直很伟大,但需要更加明朗化,以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近来有倡议将女娲或孟母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不无道理 。历代歌颂、彰显母爱,凸显母爱伟大的作品不胜枚举 。
有意思的是,全世界不同的语言,“mama”的发音,出现了神奇的跨语系同源 。不论是以英语、法语、西语、印地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还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或者闪含语系、孤立语言中的日语、韩语,基本相近 。寻根究底,现代人类的生理结构是一样的,所有人种和文化背景的婴儿,声道尚未发育好,在学话时期都存在一个口齿不清的阶段,能发出的声音有限,“mama”往往是所能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也是最简单的声音 。这是一个双唇辅音/m/和最简单的元音/a/的组合 。刚出生的婴儿天生自带俩技能,一个是嚎啕大哭,一个是吮吸 。双唇音符合他们发达的唇部肌肉,以及不够发达的舌头 。孩子对自己第一个抚养者,温柔的保护人叫mama,母亲反过来模仿孩子的儿语,孩子就进一步把ma这个音节,和眼前的母亲联系在一起了 。
“母”是一个象形字 。甲骨文的“母”和“女”字相近似,都是一个跪跽的女性,不同的是,“母”字在“女”字上增添了两个点,位置正好在胸部,非常形象地突出了这是一个哺育婴儿的母亲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母,牧也 。从女,象褱子形 。一曰象乳子也” 。段玉裁注:“母,牧也 。以叠韵为训 。牧者、养牛人也 。以譬人之乳子 。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 。从女 。象褱子形 。褱、袌也 。象两手袌子也 。一曰象乳子也 。广韵引仓颉篇云 。其中有两点者、象人乳形 。”
在古人那里,能作为“母”的别称的,还有“妣”字,《尔雅·释亲》中写道:“父为考,母为妣 。”随着时代的发展,“妣”字在唐代之后逐渐发生词义缩小,专指去世的母亲 。“母”的本义为母亲,如《诗经·邶风》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母”字后来延伸指根源,如母语、母校等,强调重要性 。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带“母”字的称呼较多,泛指女性长辈 。现今双音节词需加前辍,如祖母、舅母、姨母、岳母、伯母、师母等 。

母亲节是几月几号啊 当时慈母念,今日尔应知

文章插图
东晋 王羲之《姨母帖》
“书圣”王羲之有《姨母帖》和《舅母帖》传世 。《姨母帖》写道:“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 。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从帖文来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料理了 。笔法古朴、圆浑、遒劲,结字宽博、厚实、凝重 。因为体式上的趋隶风貌,故书风与王羲之诸传世摹本差别较大,多数论者认为此帖乃羲之早年作品 。《舅母帖》由文义来看,似乎读不通,需要进一步推敲 。从笔法和字形来看,已经是全新风貌,行云流水,潇洒秀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