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养金毛犬

来点生活的仪式感 。
文/易琬玉
编辑/范婷婷
你可能没用过宝丽来,但是你肯定见过用它装X的人 。
(喏,就是这个家伙)
中产精致露营的朋友圈里有它,小资青年聚会也有它,民宿用它做装饰,中古店用它做卖点 。
一台宝丽来,价格从几百块到六七千都有,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买得起用不起,因为按一下快门的成本要十几块钱 。
可能你会说,用手机拍照不香吗?也不明白花这么多钱,买一台只看不用的宝丽来是为了什么?
对于“宝丽来研习社”老板黄皓来说,宝丽来是生活的仪式感,是某段记忆的独特载体 。他玩了近20年摄影,收藏了近500台二手宝丽来,同时经营着线下工作室和同名淘宝店,来他店里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
让人手痒的宝丽来B站UP主阿弥和S结婚的第500天,交给完全没有摄影经验的妹妹一个任务——用宝丽来相机为他们拍一组照片 。
(图源:狂阿弥_)
半小时后显影的照片里,新郎戴着69元网购的头纱,新娘则穿着白T恤和白纱裙,有的照片跑焦或者过曝了,但无一例外他们都笑得很开心,“一看这两个人就不是被迫结婚的” 。
不过瘾,几天后,两人又找到了黄皓的线下店,拜托他用店里的大画幅风琴机,在清水红墙的弄堂里,拍了一张更正儿八经的婚纱照 。
(图源:狂阿弥_)
开店十年,黄皓碰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会挑一个特殊的日子,像回到了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用一台岁数比自己还大的宝丽来相机,拍一张仪式感十足的照片 。
二十年前,随着数码相机兴起,宝丽来公司面临破产 。作为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交替之际的产物,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曾经使人们摆脱了在暗房用药水冲洗胶卷的麻烦,将摄影的过程变得极为简单——装入相纸、对焦、按下快门、等相纸显影,一张照片就完成了 。
这种“即拍即得”的设计灵感,也是许多胶片摄影爱好者的真实诉求 。黄皓在大学时期迷上摄影,当时胶片摄影还是主流,揣着并不便宜的胶卷,往往是仔细构图后才会按下快门,“一卷胶卷36张,拍完之后去冲印,得等上1-2周才能看到成片” 。不及等待,黄皓便开始转向宝丽来 。
“喜欢胶片摄影的,很难不手痒宝丽来”,2008年,黄皓花360元买了一台“黑彩虹”,之后就像集邮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地想要集齐别的型号 。土木工程专业的黄皓,毕业后在土豆网做网站编辑,主要工作是审核用户上传的视频 。当时,宝丽来或许是他洗刷工作疲惫和无聊的唯一爱好 。
宝丽来原厂相纸早已停产,保质期最晚也只到2009年10月,在此之后,黄皓也带着“拍一张少一张”的过期相纸拍了不少照片 。他带着宝丽来去肯尼亚,用的是需要浸药水才能保色的过期黑白相纸,有几张片子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而失去了大半颜色,“也没什么遗憾” 。

创业养金毛犬

文章插图
2009年,在收藏了20多台宝丽来之后,黄皓想要卖掉一些不那么心水的宝丽来“回血”,便开了一家淘宝店方便转卖 。
传统宝丽来相机于2008年左右停产,停产后的机子一下子变得很便宜,“在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宝丽来,但停产后,很多人免费送人或者低价转手” 。因为有国外的朋友可以帮忙搞定货源,黄皓便在2010年辞去工作,专心经营线下店和淘宝店 。
生活的仪式感黄皓的工作室位于淮海坊38号一楼,这儿是上海的闹市区,距离地铁口不过200米,是老上海典型的里弄,所有房子都是整齐统一的双坡屋顶和清水红砖墙,只有门牌不一样 。约40平的铺子里,一进门就能看到满柜的宝丽来相机,都是黄皓从海外淘来的经典款和限量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