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桂鱼是什么鱼,松鼠桂鱼是什么口味

松鼠桂鱼是什么鱼1

松鼠桂鱼是什么鱼,松鼠桂鱼是什么口味

文章插图
松鼠桂鱼是鳜鱼 。松鼠桂鱼又名松鼠鳜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之一,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因其形状似鼠,外脆里嫩,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被评为江苏十大经典名菜之一 。
为什么叫松鼠桂鱼呢?你会做吗?2 江南名菜“松鼠桂鱼”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味道鲜美,在海内外闻名遐迩,久享盛誉 。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 。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 。
“松鼠桂鱼”名称 之由来还和好吃好玩的乾隆皇帝有着不解之缘 。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到了苏州,一日信步来到松鹤楼 菜馆 。他看到湖中有很多桂鱼,该鱼背部隆起,青黄颜色间有不规则的黑色花纹,游动起来迅猛快捷,非常好看,一时高兴,便要求吃 鱼 。按老规矩,桂鱼是祭神用的祭品,不可食用,但又圣命难违,堂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后经与厨师商量,想出了一个法:取松鹤楼 首字“松”,将鱼烹制成松鼠形状,既避免烧“神鱼”之罪,又满足了 乾隆的要求 。厨师把鱼炸成后放在桌上,然后浇以卤汁,只听见“吱吱”作响,就像松鼠在欢叫 。乾隆吃后,赞不绝口 。从此,“松鼠 桂鱼”便成为一道名菜,被誉为苏菜之冠 。
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 。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 。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 。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油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卤汁浇上去的 。此外,今天的“松鼠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这些都是古代的“松鼠鱼”所难以比拟的 。
松鼠桂鱼的第一种做法
食材准备
鲜活鳜鱼1条(重750克左右),熟虾仁30克,熟笋丁、水发香菇丁各20克,青豌豆15粒,绍酒25克,精盐、葱白段各11克,绵白糖200克,白醋、番茄酱、鲜汤各100克,蒜末2.5克,干淀粉60克,湿淀粉35克,麻油15克,熟猪油1500克(约耗200克) 。
制作步骤
1、将鳜鱼去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 。齐胸鳍斜切下鱼头,从鱼头下巴处顺长剖开,用刀面轻轻拍平,并沿脊骨两侧平片至尾部(鱼尾勿断),斩去脊骨,片去胸刺 。然后在鱼肉上先直刻(刀距约1厘米)、后斜剖(刀距3厘米),深至鱼皮(勿破皮),成菱形刀纹 。接着用绍酒15克、精盐1克放碗内调匀,抹在鱼头和鱼肉上,再滚上干淀粉,用手拎起鱼尾抖去余粉 。
2、番茄酱放入碗内,加鲜汤、糖、醋、酒10克、盐10克、湿淀粉,搅拌成调味汁 。
3、炒锅上旺火,下猪油烧至八成热,将两片鱼肉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拎起鱼颈部,一手用筷子夹住另一头,放入油锅中稍炸成形,然后全身放入炸至呈淡黄色捞起,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放入复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放在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 。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煸香捞出,再加蒜末、笋丁、香菇丁、豌豆炒熟,倒入调味汁,旺火烧浓后,加熟猪油75克和熟虾仁炒匀,淋入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
松鼠桂鱼的第二种做法
食材准备
桂鱼200克,料酒2克,松子10克,胡椒粉少许,番茄酱10克,植物油 500克,湿淀粉 40克 (实耗50克),食盐适量,食醋 15克 。
制作步骤
1. 将桂鱼去鳞、鳃、鳍、内脏,去掉头上的皮衣,洗净,把鱼头斩下,摊开、拍扁 。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不要把鱼腹切破),在尾巴处留约1雨的脊骨 。桂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4/5,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将尾巴从刀口中拉出 。
2. 将鱼身撒上食盐、胡椒粉、料酒、湿淀粉(少许)涂匀 。
3. 炒锅上火,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热至七成,将桂鱼蘸少许淀粉,放油锅中炸数分钟,再将鱼头蘸上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炸至呈金黄色捞出,将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摆在鱼盘中,装上鱼头 。
4. 将松子放在油锅中,待熟后捞出,放小碗中 。5. 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糖、番茄酱、食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