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middo;克莱伯:二十世纪著名指挥大师之一,生于德国柏林

家庭影响
卡洛斯·克莱伯1930年7月3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人称小克莱伯,原名“卡尔” 。他是受人尊敬的伟大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的儿子,他有一个姐姐名叫维罗尼卡,现居意大利 。老克莱伯在1934年为抗议纳粹政府禁止上演保罗·欣德米特的《画家马蒂斯》,从柏林移居阿根廷,并加入了阿根廷国籍 。
小克莱伯在南美洲上了寄宿学校(后改名“卡洛斯”),最早接受的是英语教育 。尽管他非常喜欢音乐并且显示了很高的才华,但父亲劝他不要在音乐方面谋求发展,并在公开场合反对儿子的选择 。大学期间,小克莱伯在瑞士主攻化学,但他的音乐才能没有受到压制 。20多岁的时候,他正式选择指挥作为自己的事业 。1954年小克莱伯第一次登台指挥,演出卡尔米洛克的轻歌剧“G ASPARONE”,节目单上使用的是他的笔名,因为这样会免去沾光父亲之嫌 。
小克莱伯的指挥才能在1956年老克莱伯去世后很快被人们认识 。他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莱茵德意志剧院、斯图加特的沃特堡国家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以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工作 。但是从1973年开始他就没有担任过常任的指挥职务,只担任客座指挥 。
1980年小克莱伯在伦敦科文特花园指挥《奥赛罗》,由多明戈扮演“摩尔人” 。当时,剧院的经理Bram Ga y这样评价克莱伯:“我从没见到过谁对作品有如此深的研究 。我们这里演出了很多次《奥赛罗》,但很少有指挥告诉我们要留意莎士比亚的台词,因为这对于威尔第的创作非常重要 。”小克莱伯对于歌词的严格要求给多明戈以深刻印象,他告诉《卫报》(1987,1月13日)的采访人员:“小克莱伯是一个有魔力的指挥,他对乐谱的研究如此深刻,到了可以通过乐谱发现所有的戏剧和音乐的感觉的水平,所有作曲家的想象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中……音乐生活中没有比与他一起排练更好的事情了,你可以学到那么多的东西 。”
名声鹊起
小克莱伯在美国首次亮相是1978年10月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这是他惟一同意指挥的美国乐团 。WALLST REET杂志在1983年小克莱伯再次来到芝加哥(1983年1月17日)说:“小克莱伯的演出使作品在清晰方面没有特别的方式,而只是用陈述来制作每一个瞬间……他的指挥让所有著名的音乐产生新鲜感觉,就像它们是新作品一样 。”他大多数的指挥活动是在歌剧院,但是世界各地的乐团都渴望与他签约 。尽管他拒绝了大多数这类请求,他还是同意在芝加哥指挥,因为乐团中的一位高级官员与他私交很好 。
经过大都会管理层10年的努力,小克莱伯终于在1988年1月走上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指挥《波西米亚人》 。他不像其他的指挥家要求新的制作,他的排练完全是针对音乐的 。《乡村之声》(1988年2月9日)评价说:“他给予了《波西米亚人》一个清晰的、有力的和可爱的演绎,可与1945年托斯卡尼尼的广播演出媲美 。”他最后一次在大都会演出是1990年9月指挥《玫瑰骑士》 。
【卡洛斯middo;克莱伯:二十世纪著名指挥大师之一,生于德国柏林】作为一个有世界声望的指挥家,小克莱伯实际的演出曲目十分有限 。他指挥的歌剧只有十多部作品,莫扎特的作品只有C大调第36号交响曲“林茨”,瓦格纳的只有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威尔第的仅有《茶花女》和《奥赛罗》 。指挥贝尔格的现代歌剧《沃采克》使得贝尔格的遗孀对小克莱伯的指挥非常满意,她把贝尔格身前的大衣和结婚戒指都送给他作为纪念品 。197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给小克莱伯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声望 。对于这个录音,米切尔·瓦尔士在《泰晤士报》上(1983年6月13日) 说:“他的演出展示了欧基米德命题式的清晰,锤子砸下的剧烈 。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欢呼,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把作曲家谱写在纸上的东西的再创造 。好像荷马转世,再次为我们朗诵《伊里亚德》 。”小克莱伯在1989年和1992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执棒并灌录成唱片 。此后,他的录音计划都没有具体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