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忌惮的对手袁世凯烈斗穆尔察铁良

光绪27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合肥为直隶总督,扩军计划,益趋积极,为免亲贵之疑忌,袁世凯特奏设新建陆军练兵处,庆王奕劻为督办 。袁世凯与铁良、徐世昌三人为会办 。又以刘永庆为军政司正使,姚锡光副之;段祺瑞为军令司正使,冯国璋副之;王士珍为军学司正使,良弼副之;
段祺瑞
翌年冯国璋调充军学司正使,又计划新军三十六镇,先成立北洋四镇,筹饷处设在天津,以张镇芳主其事 。澜按:北洋三杰之中,王(士珍)性谈泊,段(祺瑞)性固执 。冯(国璋)性圆滑 。至彼时为止,冯之职位,原向优于段,而一旦位出其下,屈为段之副手,从此段之于冯,具有优越感 。
入民国后,冯国璋为元首,段祺瑞任总理 。段仍不肯低头,仅以傀儡视冯国璋,而段、冯二人之明争暗斗,宾为北洋派直皖两系分化的集中之表现 。
袁世凯
三杰之中,王士珍天赋最高,考得最好,先做统制,又做协统 。至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代袁世凯发号施令者,是王士珍而非段稘瑞 。王且谦以自牧,处处让段,故段祺瑞、冯国璋二人对王士珍均无恶感 。至于段、冯之间,无法和解,彼此积不相能,至死方休 。嗟乎!既生瑜、何生亮,段冯二杰当有同感 。
谈到段祺瑞 。拙著《袁世凯与北洋三杰》一篇中称段氏继为国务卿,请袁裁撤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行文甚简 。追本年三月十二日余阅本港《华侨日报》所载《北楼随笔》,则谓徐世昌后段祺瑞并无继为国务卿之事 。惟据观澜所知,徐世昌辞职后,曽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过渡,至民国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正式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旋即改称国务总理 。由是观之 。
穆尔察铁良
1938年,76岁的穆尔察铁良在天津英租界戈登道寓所病死 。
袁世凯斗铁良最烈
旗人之中,以铁良反袁世凯最烈 。此人魁梧奇伟,忠于清室 。光绪丁未,渠乃说服清廷,先以凤山为新建陆军练兵处会辧,继则素性裁撤此一机构,并改兵部为陆军部 。以铁良为陆军部尚书,练兵十三载之袁项城遂为所制,只得交出大部兵权,随即御任直隶总督,内调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掌握这些兵权,袁世凯为之忌惮,但也不屈服 。
冯国璋
【最为忌惮的对手袁世凯烈斗穆尔察铁良】其时冯国璋调任副都统闻职,段祺瑞亦外放江北提督 。厥后两宫宾天,袁世凯虽放逐,但北洋军界仍奉袁为宗主 。旗人如奕励、溥伦、那桐、端方、荫昌等辈,皆与项城相契其深,而为袁奔走者如徐世昌、唐绍仪、赵秉钧、粱士诒、杨士埼等,皆据要津,身为阁僚 。故于宣统ニ年春,袁居河南彰徳,仍能运用其潜势力,使铁良解尚书职,左迁江宁将军,而继任陆军部尚书者,即袁之亲家荫午楼 。不久冯国璋入掌禁卫军,袁之潜势カ更大矣 。
袁世凯既赋闯在家,不无心怀恕望,故其所著《圭堂诗集》有云:室小堪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窗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即有取而代之之意 。此乃19世纪人物之理想,与今不能同日而语 。
然在北京历任总统中,袁世凯待清室最为优厚,袁世凯的能力,也最角立杰出 。一言以蔽之曰:袁固19世纪人物之典型也 。兹予公正施评于袁项城,以供一般学者之考证,盖学者对于历史人物,应有准确之估计,不宣为道听涂说所荧惑,对袁有褒有贬,皆风事实为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