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璠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生平简介

吴世璠(1666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 。他是吴周第二任皇帝 。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称帝,不久病死 。吴世璠继位吴周皇帝,年号洪化,退据贵阳,吴世璠年幼,军心涣散,败逃昆明 。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蔡毓荣纵火烧林,郭壮图败退 。这时清军逼近省城,吴世璠又调夏国相等人回援 。吴世璠坚守五华山,拼死抵抗,围昆明城,两军血肉互搏,相持数月 。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文武纷降 。昆明城破,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自刎,妻子郭皇后投缳,残部6700余人投降 。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 。
贵阳继位
顺治十年(1653年),因吴三桂屡立大功,多尔衮为媒,将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下嫁吴三桂儿子吴应熊,封他为"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头衔是不少,不过必须长留在北京,实际是作为人质,挟制吴三桂 。
吴三桂起兵反清前夕,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吴应熊 。不料吴应熊不肯回昆明,并把康熙帝“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还让使者将大儿子吴世璠秘密带出京师 。
康熙十三年(1674年5月18日)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诛杀 。吴三桂起兵反清,吴世璠留居云南 。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封吴世璠为皇太孙 。同年八月,吴三桂病重,授意他的心腹大臣,速命他吴世璠来衡州,托付后事 。还未等到吴世璠来到,吴三桂便已病死,留在衡州的将领密议,派专使紧急把在前方的核心人物都召集到衡州后,再定大计 。为防止因三桂死而导致军心涣散和动摇,更防备不测事件发生,他们下令,将衡州城门关闭,禁出入,也不发丧,把三桂的死暂时隐瞒起来 。为遮人耳目,每天令仆从照旧给三桂进奉衣食,如平时一样,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
吴三桂的侄、婿与心腹将领齐聚衡州,公推吴国贵总理军务,派胡国柱回云南,迎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 。吴国柱到达云南,向留守的郭壮图传达众将的意见,准备护送吴世璠去衡州 。郭壮图当即表示反对,他认为云南为根本重地,世璠不能轻易出国门 。吴国柱极力说服,壮图根本不听,以为可弃湖南,守险隘,犹可以在云南作“夜郎王国”,力阻吴世璠离开云南 。吴国柱气急大哭,在城外东郊徘徊数日,痛哭流涕,郭壮图丝毫不为所动 。实际上,郭壮图有自己的打算 。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吴世璠,与她的女儿争皇后的还有卫朴的女儿 。郭壮图力图把世璠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就不准他去衡州 。
胡国柱等用棉裹吴三桂遗体,秘密载往常德,由此载运回贵州、云南,颇为方便 。吴世璠没有去衡州,只迎至贵阳,并在此即帝位,以贵阳府贡院为其行在,定明年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给其祖父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官制皆依三桂所定,对各将吏都有所封赏,以方光琛、郭壮图为腹心,叔叔吴应期晋封楚王 。经过一番明争暗夺,郭壮图的女儿被封为皇后 。吴世璠召顾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云南,只有曹申吉听调应命,其余皆托故不到 。吴世璠即位时就遇有不祥之兆 。在胡国柱奉命筑坛代祭时,“阴风疾起”,灯烛皆灭 。
全盘崩溃
自吴三桂一死,吴军军心进一步涣散,愈发不可收拾 。吴应期坚守岳州,勉强维持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便弃城冲围而逃,丢弃岳州,湖南门户洞开,时刻待命渡江的荆州清军于正月二十七日蜂拥渡江,千帆竞发,漫江而来 。康熙帝下令展开总攻击,遂成破竹之势,吴军全线溃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