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林党三君之一明代东林党首领邹元标简介( 三 )


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 。未到任,授官左都御史 。
天启二年(1622年),主管在外地官员的考核,离职或是留任全凭公论 。御史潘汝祯、过庭训一向有人议论 。等过庭训官期任满,潘汝祯的评价充满了赞扬的话 。邹元标上疏弹劾,二人一起称病离职 。不久,邹元标说丁巳年(1617)对京官的考核不公正,专门打击压制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请求明熹宗收留录用章家祯、丁元荐、史记事、沈正宗等二十二人 。由此各臣多得到平反昭雪 。又说:“公开下诏征召被遗失的人才,但各老臣的官阶还是三十年前就应该得到的,应该增加三品抬高他们的官级,表示陛下褒扬尊敬年高德重之人的美德 。”明熹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于是北京和南京的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三卿各增加了二个名额 。
晚年生活
孙慎行议论“红丸案”,邹元标也上疏说:“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所以确立,是因为有信史 。我去年乘船经过南中,南中的知识分子都说先皇帝突然驾崩,死因不清楚,传闻不可轻信 。我开始还不以为然 。等到进入北京城,跟人说起先皇帝有大德,应该尽快记入信史 。
各大臣说:‘提到先皇帝弥留之际的大事,叫人停笔不敢下,有谁敢担当这个责任?’我开始对前些天听到的话有了怀疑 。首辅方从哲不伸张讨伐逆贼的正义,反而实行奖赏奸细的法令,即使是无心做事,又怎么向世人解释交待 。况且方从哲执政七年以来,没有听说有什么建树,只听见说骑在马上一天打三次仗,损失我国十万士卒 。请问是在谁当政期间,使先皇受到震惊,奸邪之人闯入内宫、豺狼当道,扰乱朝政?方从哲如何回答?从来惩戒乱臣贼子,都是依靠信史 。信史耽误于今天,不知到何时才能写成?”当时刑部尚书黄克缵观望内廷的意图,小官吏们都跟着他,而方从哲世代定居京城,盘根错节的关系不少,崔文升一帮人迎合内廷,极力追究孙慎行和大家的议论,都不能陈述 。不久,孙慎行和王纪一起被驱逐,邹元标上疏挽留,明熹宗不听 。
邹元标自从回到朝廷以来,不危言耸听,不发表过激言论,对于事物没有猜疑 。然而奸诈小人因为他是东林党人,还是忌恨他 。给事中朱童蒙、郭允厚、郭兴治担心明年考核京官对他们不利,暗地里想办法赶走他 。正好邹元标同冯从吾创建首善书院,集合志同道合的人讲学,朱童蒙首先请求禁止 。邹元标上疏辩论请求辞职,皇帝已经安慰挽留,郭允厚又上疏弹劾,语言尤其荒谬没有根据 。而魏忠贤刚刚大权独揽,传旨说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讲学,将要严加谴责 。叶向高极力辩解,并且乞求一起辞职,这才下了道温和的诏书,郭兴治和郭允厚又交相上疏大力攻击,郭兴治竟然把他们比作山东的“妖贼” 。邹元标更加坚定地接连上疏请求离职,下诏加赠太子太保,乘驿车回家 。闭门谢客,进呈《老臣请去国情深疏》,一一陈述军国大计,而规劝皇帝节制欲望,人们争相传诵 。
天启四年(1624年),邹元标在家中病逝,享年74岁 。
天启五年(1625年),御史张讷请求拆毁天下的讲坛,极力诋毁邹元标,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剥夺他的官籍 。
崇祯初年(1628年),追赠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号忠介 。
历史评价
《明史》:赵南星诸人,持名检,励风节,严气正性,侃侃立朝,天下望之如泰山乔岳 。《诗》有之,“邦之司直”,其斯人谓欤?权枉盈廷,谴谪相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悲夫!
文学成就
邹元标的一生,除主要致力于政务和讲学外,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一生著述颇丰,有《愿学集》8卷、《太平山居疏稿》4卷、《日新篇》2卷、《仁丈会语》4卷、《礼记正议》6卷、《四书讲义》2卷、《 工书选要》11卷、《邹南皋语义合编》4卷 。邹元标文学创作较多的是诗歌,他现存的近二百首诗作中即有不少佳作,特别是那些写景记游的作品,写得很有情趣 。他刚直不阿,方正耿直的精神和思想一直在人们中传颂,在他家乡吉水县,至今仍流传着“割不尽的韭菜地,打不死的邹元标”的歌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