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璠是怎么当上三藩之乱逆首之一的?

既然马宝、胡国柱、王绪等人已死,昆明外援等于就绝望了 。即便如此,郭壮图和吴世璠依旧没有任何降意,死死坚守昆明城……
清军围城半年多,还是不能破城 。
由于几十万清军暴露在外,加之不服水土,陆续感染疾疫,病死的日益增多 。接着,由于粮饷转运不继,清军营内已经出现粮食供应困难的情况 。
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城的死守,攻城的不走,双方继续僵持着,看谁能熬到最后 。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康熙帝得知昆明城久攻不下,气急败坏,又下诏旨死催 。同时,他还以满洲皇族特有的阴狠,指示清军将领派遣先前投降的吴军将士先登城墙做炮灰,拿这些人的尸首为清军后续攻城部队做铺垫物 。
包围昆明半年多,按理说城内粮食早就尽绝了,为什么城内军民还能死守呢?经过仔细盘查,清军将领发现,昆明城一面临昆明湖,所以清军封锁线围困不严 。而且,昆明坚城所赖水运的昆明湖,南北百里,一直没有严加封锁,舟船时常往来 。
当时,驻守昆明湖周遭安宁、晋宁、昆阳、呈贡四州县的清军,大都是刚刚投降清军不久的吴三桂旧部将士,他们不忍心昆明城内的亲属和老战友挨饿,所以对湖区没有严加封锁 。
对此,统帅部发现后马上采取措施,杀掉一批心怀同情的吴三桂旧部将士之后,赶忙改派八旗兵驻守昆明湖沿线,从此,就切断了城内的粮食来源 。
九月,汉将赵良栋平定四川叛乱后,率领大兵渡过金沙进抵昆明,与章泰、赖塔两路大军会师 。
赵良栋虽然是个汉人,但为满洲贵族打起仗来比满洲人还狠 。看到包围昆明的满洲将领一直害怕伤亡而按兵不动,赵良栋就兀自率领自己的宁夏绿营汉军对昆明发动猛攻 。
赵良栋所部连修整都不修整,不计死伤,即刻投入战斗 。
看到汉军如此凶猛,章泰都不好意思了 。十月八日,他只得下令满汉各军进兵,直抵城下,把昆明城围困数重 。于是,清军不分日夜,开始肉搏攻城 。
数十万清军兵临城下,运输线又被截断,城中粮食早已食尽 。而箭矢嗖嗖,射入城中的招降书又表示投降免死 。在这种情况下,守城的吴军将领已经有不少人生出贰心,陆续有人偷跑出城,向清军投降 。
从出降的吴军将领口中得知,昆明城内确实已经山穷水尽,章泰等人终于放胆攻城 。
清军猛攻数日,但昆明坚城真是太牢固了,一兵当垛,百兵莫上……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这天,昆绝望之余,明城内的吴国柱、吴世吉等人准备献城投降 。他们集结手下士兵,密谋发动兵变,想生擒逮捕吴世璠和郭壮图后,开城献给清军 。
忽然听到殿外呐喊声声,才得知城内守军叛变消息 。至此,吴世璠彻底绝望 。这个吴氏子弟,当时只是一个16岁少年,还真非常有血性 。他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装,昂首登临大殿 。坐在宝座上后,举目四望一番后,忽然举刀自刎 。
大概由于少年人手力弱,一刀未死,这位美少年就自己楞生生以手抉出喉管,又硬划一刀,终于鲜血如喷……
吴世璠这个少年,风仪翩翩 。当他被吴三桂政权官员从北京偷运到昆明的时候,年方8岁 。此前,嫡母为大清公主,爷爷为大清王爷,他的孩提时代肯定在北京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子弟生活;而后,祖父吴三桂起兵,迢迢路远,父亲吴应熊和几个兄弟在北京遭到清廷杀戮、剪除,这个孩子在昆明之时,肯定知道这些消息 。
8年多来,虽然居于深宫,吴世璠身边肯定有硕儒老师教他民族大义 。耳濡目染,国仇家恨,对这个少年来说,一切都绝对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正是在这样的教化之下,吴世璠这样一个16岁的、没有经历过任何生活磨砺的少年郎,才能毅然决然挥刃自尽 。比起他软弱怯懦的父亲吴应熊,简直判若云壤 。其悲壮刚烈,不逊南明少年英雄夏完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