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名臣高允:历经五位皇帝到80岁才被允许退休

高允 (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 。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 。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 。高允历仕北魏五帝,以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享年九十八岁 。死后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
入朝为官
高允,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丞相参军高韬之子 。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十分惊异,感叹说:“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不能亲眼见到 。”高允十来岁时,为祖父高泰奔丧还归本郡,家中财产都让给两个弟弟而自己身归沙门,取名法净 。不久又还俗 。高允喜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求学 。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爱好《春秋公羊传》 。郡中召他为功曹 。
神麚三年(430年),太武帝拓跋焘的舅舅阳平王杜超任征南大将军,镇守邺城,任命高允为从事中郎,当时他已有四十多岁 。杜超因为春天快到而诸州囚犯多不能判决,于是上表让高允与中郎吕熙等人分头前往各州,共同评决狱事 。吕熙等人都因贪污枉法获罪,惟有高允因清廉公正而得到嘉赏 。杜超幕府解散之后,高允回家教书,受其学业的有一千多人 。神麚四年(431年),他与卢玄等人一起被征召,拜为中书博士 。迁任侍郎,与太原张伟二人都以本官兼任卫大将军、安乐王拓跋范从事中郎 。拓跋范是太武帝的宠弟,西镇长安,高允辅佐他很得当,秦地人很是称赞他 。不久高允就被征召还朝 。高允曾经作《塞上翁诗》,诗有混同高兴悲伤、遗落得失的情致 。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西讨上邽,高允又以本官参与拓跋丕军事 。凉州平定后,因参与谋划之功,朝廷赐高允爵汶阳子,加授建武将军 。

精历论耕
后来太武帝下诏让高允与司徒崔浩编撰《国记》,以本官领著作郎 。当时崔浩召集众多术士,考校汉代以来的日月薄蚀、五星行度,并识别前史的误失,另撰魏历,拿给高允看 。高允说:“天文历数不可凭空而论 。但凡善言远古的必定验于近世 。况且汉代元年(前206年)冬十月份,五星聚于东井,这本是历术之浅 。而今讥讽汉史,而不觉得这是错误的,恐怕后人讥今就像今天我们讥古一样,闹出笑话 。”崔浩说:“你所说的谬妄指的是什么?”高允说:“我查《星传》,金水两星常常附日而行 。冬季十月,太阳在尾箕,昏没于申南,而东井却出于寅北 。这两星是什么原因背日而行?这乃是史官想神化汉高祖受命之事,不再推之于理的结果 。”崔浩说:“想要变化什么地方不行,你独不怀疑三星之聚,却怪二星之来,是什么道理?”高允说:“这不能够空言相争,应加审查才行 。”当时在座的人都很奇怪,只有东宫少傅游雅说:“高君擅长历数,应当不虚妄 。”过了一年多,崔浩对高允说:“先前你所说的,不能使我心服口服,等到我重新考察一番,果然如你所说,五星以前三月聚于东井,而不是在十月份 。”又对游雅说:“高允之术,犹如阳元的射箭技艺 。”众人全都感叹佩服他 。高允虽然精于历数,当初却藏之于怀,也不论说,只有游雅屡屡以灾异求教于他 。高允说:“过去的人说,知之甚难,既已知道又怕泄漏,所以知道不如不知道 。天下奇妙的道理甚多,为什么偏偏要问这个 。”游雅于是作罢 。
不久高允以本官任秦王拓跋翰的老师 。后又命他教授太子拓跋晃经书,受到了很好的礼遇 。太武帝又诏高允与侍郎公孙质、李虚、胡方回一同议定律令 。太武帝召高允一起讨论刑政,高允的言论很得太武帝赏识 。太武帝问高允说:“政事千头万绪,什么是第一位的?”当时,北魏多禁封良田,京城中游民很多 。高允因此说:“臣少时微贱,所了解的只有田耕之事,请让臣说一说农事 。古人说:一里方圆的范围可以辟田三顷七十亩,百里方圆则有田三万七千顷 。如果农人勤耕,则每亩可增粮三斗,不勤则损失三斗 。方圆百里增加减少的数量,合计有粮二百二十二万斛,何况天下如此之广呢?如若公私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荒年,那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太武帝很欣赏他的说法 。于是废除田禁,全部把它们交给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