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 。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 。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一次,他的两个幕僚在幕府相互出对,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回对“同进士”;接着从“如夫人洗脚”对“同进士出身”;“替如夫人洗脚”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个人闹腾得不亦乐乎 。突从里屋传出一个摔东西的响声,接着总督大人铁青着脸出来拂袖而去 。两个幕僚目瞪口呆,意识到他们闯祸了 。后来弄明白了,原来权倾天下的总督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他俩捅到了人家总督大人的“软肋” 。
清朝科举分为三甲 。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这里的“同”只是“相当于”罢了 。
曾国藩学生左宗棠的“学历”比起老师又逊色了一筹,只是个“举人” 。可这位非常有性格的“举人”却不像老师那样温柔了,什么韬光养晦,什么难得糊涂,脾气火暴的左宗棠不这么扭扭捏捏 。他一直自比诸葛亮,一向以为今亮(即他自己)未必不如古亮(三国时的诸葛亮) 。左宗棠也确实在治军、打仗、办洋务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就 。为了能获得更大荣誉,死后能得到皇帝给予的谥号,因此左宗棠一心要摘掉自己“举人”的“中等学历”,说什么也得弄个“高等”的 。
【晚清重臣左宗棠长期的心病: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湖南是太平天国战争早期的战略要地,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 。长沙城危急之际,经人举荐,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左宗棠为师爷,并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他 。左宗棠由此得以大展身手,他立马“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终于使长沙固若金汤,太平军围攻三月无功而返 。左宗棠初露峥嵘,一生的功名也由此开始 。
咸丰四年(1854),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这次时间更长,达六年之久 。其时,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太平军占领 。左宗棠焦思竭虑,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以一己之力支撑大局 。对统军打仗一窍不通的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 。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终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 。左宗棠在长沙也两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
咸丰九年(1859)腊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他的这两句话,让左宗棠的名字一夜传遍全国,自此,左师爷牛大发了 。骆秉章统领的下属中有位总兵名叫樊燮,自恃立有战功见左师爷不拜 。左师爷十分恼怒,喝道:“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为何不拜?”樊总兵答道:“武官虽微,但我也是朝廷二品大员,为何要拜一个未仕的举人?”左师爷闻言大怒,破口大骂:“滚出去!”事后,左师爷逼着骆秉章参了樊总兵一本,让这位“有眼不识泰山”的总兵卷了铺盖 。
做官要有“学历”,中了秀才后再考举人,中了举人才有更大的机会向上发展 。但对于做官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中进士,由进士而翰林,就可以走进朝堂 。再者说,也只有“进士”一类“高等学历”,死后才有可能得到皇家给予的谥号 。
- 唐初名将王方翼:击败西突厥平定西域的股肱重臣
- 隋朝重臣宇文述:名声全毁在儿子身上的杨广股肱
- 揭秘晚清最美的格格王敏彤:一生只爱溥仪一人
- 后晋重臣杜重威:比石敬瑭还要反复无常的小人
- 清朝主战名将董福祥:从甘肃的土匪到清末重臣
- 晚清确立海疆主权:大清光绪时期李准巡视至此
- 南齐大将陈显达:南齐重臣却被迫举兵谋反后身死
- 张亮基和左宗棠是怎么将曾国藩请出来的他们都做了什么
- 左宗棠出到长沙张亮基为什么会将一切事情交给他处理呢
- 慈禧为买宝贝不惜花光清朝积蓄让晚清加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