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代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是怎样?

铁帽子王是清朝的称呼 , 在以前跟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差不多功效 , 这是没有世袭罔替这一说 。
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 , 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 , 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 , 不降不除 。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 , 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 。本家假若无人 , 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 。这叫“世袭罔替” , 俗称“铁帽子王” 。这项规制发端于清初 , 定制于乾隆 。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 , 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 , 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
礼亲王代善
1635年(天聪九年) , 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 , 贪财违法 , 虐待属人 。1636年(崇德元年) , 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 世袭罔替 。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 , 轻君蔑法 , 渐赋闲家居 , 不问朝政 。代善终皇太极一朝 , 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 。
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逝世 , 为消弭内争 , 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
1648年11月25日(顺治五年十月十一日)病死于北京 , 终年66岁。赐祭葬 , 立碑纪功 。1671年7月(康熙十年六月) , 追谥曰烈 。1754年10月(乾隆十九年九月) , 入祀盛京贤王祠 。1778年2月(乾隆四十三年正月) , 配享太庙 。
睿亲王多尔衮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 , 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 , 征讨蒙古察哈尔部 。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 , 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 , 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 , 次年正月 , 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死后 ,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 , 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 , 清朝入主中原 , 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 , 追封为“清成宗” , 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 , 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 , 并掘其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 , 复睿亲王封号 , 评价其“定国开基 , 成一统之业 , 厥功最著” 。
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 , 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 , 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 , 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 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 , 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 。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 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后入享太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