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上真实的宋江集团都是哪些梁山好汉?

这《宋史》里有一件事是奇怪的 。《宋史》有关宋江的记载,少之又少 。或许,站在修史者的立场,对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 。可是,也不尽然 。与宋江同期造反的,还有一个叫方腊的人 。宋史中就有《方腊传》,在众多纪传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腊的词句,其内容显然比宋江多得多了 。宋史中,有关宋江的记载,大致有这么几段,散见于浩大的书卷之中 。这些内容,现在也常被人拿来用 。
比如,《宋史·徽宗本纪》载:“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 。是月,方腊陷处州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另有《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侯蒙传》也有提及:“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
上述记载,大致可以了解宋江的基本信息 。其一,宋江确有其人,也确在山东等地起事 。其二,宋江有才,确有过人之处,以致“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其三,宋江仅是流寇而已,“转略十郡”,曾转战各地 。有关他在梁山水泊“落草生根”的事,史书似乎也根本没有提到过 。后人估计是依据史书中的一句话梁山泊多盗,将宋江演义到那儿了 。其四,宋江起事的规模有限,手下之众,谈不上浩浩荡荡,估计也就是几百到上千人,亲信随从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 。宋江后来战败而降,也不是主动受招安 。招降宋江的人,叫张叔夜,其出名,似乎亦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后来的一段,说其被金人所虏,途中不屈自尽,从而名垂青史 。
1935年,余先生写下了著名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此文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 。余先生以治史学的方法考索《水浒传》故事之本事,对《水浒传》中近20人的原型进行了考证 。宋江三十六人,史书只是笼统称之,余先生则据正史野史,侃侃谈来,甚有意思 。余先生笔下,大致推断的三十六人,计有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 。全本的《水浒传》,后来被明代著名批评家金圣叹腰斩了 。其腰斩的内容,便是七十一回以后受招安并受命征方腊的故事 。
宋江其人的人生结局,史料亦无记载 。他是起事了,也受降了 。但后来如何呢?不知道 。这一历史悬案,史界历来有争执 。主要是正史未见记载 。野史之说,又无依据 。有些野史,还说得相当离谱,不仅说其“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也征了方腊,甚至后来还陪着宋徽宗画画,跟蔡京学练书法……想象力超级丰富,却均不可信 。当然,也有野史说到,宋江受降后,他和他的部属全部被杀了 。金圣叹批本添加的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是不是受此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宋江的结局,没有人知道 。他在正史中消失了,却在各种通俗唱本中丰满起来 。南宋时的《宣和遗事》,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版本 。明人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及后来罗贯中改续的几十回,便是以《宣和遗事》为蓝本的 。梁山好汉的故事这才家喻户晓而妇孺皆知 。宋江这位郓城小吏,仗义疏财、结交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形象,才真正地深入人心 。因此,《水浒传》是小说,宋江只是文学形象 。它与历史的联系,是相当少的 。宋江在梁山泊的那些事儿,纯属子虚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