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司马懿之军事才能大PK:谁更厉害一些?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公元231年的二月,诸葛亮(时年51岁)率军第四次北伐,并再次选定以祁山为攻击方向 。这次蜀军远征,大约呈现出了三个亮点:一是,诸葛亮采用了“木牛”(经改良过的带有前辕的小车)来运送军粮,提高了以人肩担粮的运载量;二是,诸葛亮将他所改进的“损益连驽”(一种利用机械原理,可一发十矢,并能连续发射的先进射箭武器 。)机,配置进了蜀军之中;三是,诸葛亮事先派人,招抚了鲜卑族部落首领轲比能,使其率兵从故北地和石城出击,以响应北伐 。所以这次的声势上,超过了诸葛亮的前两次北伐 。
此时,因魏国大司马曹真(对抗蜀军的主帅)病重卧床,而蜀军已逼进天水,将祁山的魏国守将贾嗣、魏平等,围了个水泄不通 。魏明帝曹叡便请出时任大将军的司马懿(时屯驻在河南南阳),接替曹真担任抗击诸葛亮的主帅,统领在西部的各路军马抵御蜀军 。曹叡并当面对司马懿说道:“一旦西部出现战事,非您不能够抵挡啊!”从这时候起,才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面对面较量的真正开始 。
司马懿出生于河南温县,比诸葛亮大两岁 。这两人在军事才上,称得上是棋逢敌手 。但在性格及作风等方面,可算是大相迥异的 。司马懿天性狡诈,深藏不露,并且多谋善变 。据史传,他天生颈长,两眼宽阔,能在行走时不需要转动身子,就可以灵活地把头转回一百八十度而窥视于后面,故被时人称之为“狼顾之相” 。司马懿出身于中原士族世家,其先祖累历朝官,乃父曾担任京兆尹(洛阳市长),故他自幼也饱读诗书,博学多闻 。
诸葛亮 司马懿
在司马懿23岁时,出任了地方的上计椽(相当于向朝廷编制年度报告的统计科科长) 。这年,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而威震中原,踌躇满志,所以便四处招揽人才 。他听谋臣崔琰介绍,说司马懿年青有为,便派人前去征召 。大概是司马懿自以为出身高贵,看不起曹操是阉宦之后的原因 。曹操的生父曹嵩本姓夏侯,是给东汉桓帝的太监曹腾做了养子以后,才改为姓曹的 。所以,司马懿才托病婉拒(言称患了风痹症)了曹操的邀请 。曹操的使官当然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便在半夜里悄悄来到司马懿的住房外面偷窥,却见他僵卧于床,竟然一动未动,只好作罢 。
过了几年后,曹操已升任了一言九鼎的丞相之职,不由惦记起司马懿来 。于是再度征召他,要聘为文学椽(丞相府的文学秘书)一职 。而这次,曹操心里想到的,是要为“太子”曹丕网络一帮可用于将来的良才 。以曹操的雄略与精明,司马懿(比曹操小25岁)在当时只能做他的小学生的 。他为了让司马懿爽快地来赴任,便叮嘱其使臣,若此人再想耍赖,就直接抓起来送到监狱里查办!
此招一出,司马懿只得乖乖地应召就任 。这就恰好应了一句俗话:“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也因不应曹操之征,跑到山中躲避,竟被曹操叫人放火烧山,一会儿就被“烧”出来,投到了朝府里,做了曹操的大秘书 。司马懿勤勉务实,做事靠谱,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言语极少,让人很难猜透他的真实意图 。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说他是“情深阻而莫测,饰忠于诈”的人,这是非常到位的评论 。
在今天看三国史,以司马懿当年先是不露声色地稳住孟达,进而出其不意地击破上庸城、擒杀孟达的手段,我们可以领略于他的谋略之深,行事之果断 。从司马懿后来在曹芳即魏帝后,遭大将军曹爽(曹真之子)排挤时,竟然装病退养,达十年之久 。司马懿扮瘫扮痴,说话颠三倒四,骗得曹爽集团心花怒放,毫无戒备了,他却率领两个儿子及一帮死党,伺机伪造了皇太后诏书,突然发动“军事政变”(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事变),一举捕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株连其家族诸人 。在这场争夺曹氏政权的血洗行动中,前后共有三千多人遇害,魏帝曹芳被废,司马氏取代曹魏的政局由此定格 。我们可以得见,司马懿的用心之狡诈,手段之残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