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司马懿之军事才能大PK:谁更厉害一些?( 四 )


在人证物证俱全的事实面前,李严理屈词穷,只得低头认罪 。由于同属“顾命大臣”,诸葛亮便上奏后主刘禅,请求朝廷秉公处置 。同年八月,李严被削职为民,流迁到梓潼郡,后在城南四里外的蚕神山下,自建了一处居所,取名“横造庐”,以示自戒 。
诸葛亮返回汉中后,虽然事务纷繁,特别是对重臣李严事端的处理,可谓震动蜀汉朝政的一件大事,但并未影响他的继续北伐的决心 。除了督促蜀军加紧整训,提高兵士的个人能力外,诸葛亮这时更加的重视对各兵种的配合作用,并突出进行了排兵布阵方面的演练 。
如闻名古今的八阵图,就是他吸收了古代兵家八阵之法的精华后,潜心研究、推演出来的一种灵活机动的战术 。它主要运用于行军、战斗及宿营等方面,要求步、骑兵及弓弩手等诸兵种,依据不同战况需要,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又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演绎出的多种阵势 。比如诸葛亮创造出的锯齿阵,就是八阵图中的一种 。因它适合于在山地险要布阵,所以才使得当时的张郃死于此阵之中 。
简言之,因为八阵图的基本阵形,是以纵横各有八行而得名,但可因机而变化出多种的阵形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八阵兵法即已出现 。从于今汉墓中出土的《孙膑兵法》里,就录有《八阵篇》,其内容主旨,在于选择有利地形,运用八阵里最合适的阵法调配兵力,凭以打击消灭敌人 。但自汉代以后,这种古老阵法无多创新,便逐渐流于形式,没有人运用在实战中了 。由于蜀军兵力有限,又要同人多势众的魏军作战,所以诸葛亮必须采用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应敌,以弥补自己的弱势 。这大概是他因何要巧思奇想,推陈出新地搞出一些新玩意儿,运用在北伐战争中的特别的心思 。
诸葛亮的八阵图
鉴于蜀军几次北伐,皆因粮草不继以致无奈退兵,诸葛亮深感到,有力的后勤保障,已经成为北伐成功的基本条件 。而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呢?他确实想尽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粮源、粮运,以及后勤保障运作的负责官员,似乎在他重点考虑解决的事情 。
自从回到汉中的第二年(232年),诸葛亮便命令蜀军在沔阳(今陕西勉县东)东南的黄沙地区,采取了一边屯田种粮,一边修整练兵之策,主要为储粮备战 。除了继续制作“木牛”外,诸葛亮又对其加以改进,创制出了“流马”(大约是特殊独轮车或者四轮车),成为又一种粮运工具,以用于北伐之中 。
公元233年,诸葛亮将任职于巴西太守的吕伷,调任为汉中太守 。吕伷是荆楚人士,因其“俭素守法”,做事负责认真,又是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持者,所以得到诸葛亮的青睐,让他到汉中主持于北伐的后勤保障事宜 。
这一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把大量粮食运至靠近魏国边境的斜谷口(今陕西汉中市西北面),并在那里修建了仓库,囤积军需 。诸葛亮并命人修复了原被赵云退军时,所烧毁的褒斜谷的栈道 。看来他是想利用这条似乎便捷,但却极为险峻的北上通道了 。所谓褒斜谷栈道,是由汉中北面的褒谷口进入,在漫长的俗称“千梁无柱”的栈道上通过,从魏国郿县的斜谷口出来的一条险道 。
经过两年多的一系列的精心准备,诸葛亮似感出师北伐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想去同对手司马懿耍上一番了 。公元234年的春二月,诸葛亮集结蜀军十万人,再次举全国之力誓师北伐 。为了东西相应,形成钳击曹魏之势,诸葛亮决定这一次与东吴同时行动 。所以,他在出师之初,派了特使去跟孙权打招呼,要求两家联手配合,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魏国 。孙权得到诸葛亮的伐魏通报后,也积极行动起来,部署了三路出兵的计划 。魏主曹叡得悉蜀、吴联手攻魏的动向之后,也相当的重视,特地诏令司马懿全力对付西面的蜀军;他自己则亲临南境,指挥魏军各部,以抵御东吴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