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在《水浒》中 , 李师师绝对是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 , 就因为她是“天子心爱的人” 。《靖康稗史》也说“侯蒙上书 , 未若师师进言” , 小说的构思倒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读者记得她 , 恐怕主要是道君皇帝与她那段若明若暗的艳史 。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 与宋徽宗也真有过一段风流情 。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小说家的虚构 , 人们自然希望了解那个真实的李师师 。关于李师师 , 除了宋代笔记野史里的雪泥鸿爪 , 最集中的材料有两种 。一是南宋平话《宣和遗事》 , 一是清初著录的《李师师外传》 , 两者都是与《水浒》相去不远的小说家言 。相对说来 , 后者是明季伪作 , 自不足以征信;倒还是《宣和遗事》 , 因说本朝史 , 总得有基本史实作为敷衍故事的背景与骨干 , 去伪存真 , 还可以沙里淘金 。
在《水浒》中 , 李师师绝对是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在宋江受招安中起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 , 就因为她是“天子心爱的人” 。《靖康稗史》也说“侯蒙上书 , 未若师师进言” , 小说的构思倒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读者记得她 , 恐怕主要是道君皇帝与她那段若明若暗的艳史 。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 与宋徽宗也真有过一段风流情 。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小说家的虚构 , 人们自然希望了解那个真实的李师师 。关于李师师 , 除了宋代笔记野史里的雪泥鸿爪 , 最集中的材料有两种 。一是南宋平话《宣和遗事》 , 一是清初著录的《李师师外传》 , 两者都是与《水浒》相去不远的小说家言 。相对说来 , 后者是明季伪作 , 自不足以征信;倒还是《宣和遗事》 , 因说本朝史 , 总得有基本史实作为敷衍故事的背景与骨干 , 去伪存真 , 还可以沙里淘金 。
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里开列了“崇、观以来 , 在京瓦肆伎艺”的群芳谱 , 其中“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 , 诚其角者” , 李师师排名第一 。崇、观指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 , 是徽宗第二、第三个年号 。徽宗即位时年十九 , 大观末年是二十九岁 。而这时李师师小荷才露尖尖角 , 应是“娉娉嫋嫋十三余”的年龄 。
然而 , 人们发现在此以前也颇有关于师师的材料 。最早可以追溯到词人张先 , 他的词里有一首《师师令》 , 从“不须回扇障清歌 , 唇一点、小于花蕊” , 受赠者显然也是一个歌妓 。有人因此认定:《师师令》所赠的就是李师师 。张先死在元丰元年(1078) , 时年八十九岁 , 就算这首词是他临死那年的风流遗作 , 师师即便还是个豆蔻年华的雏妓 , 那么到宣和年间(1119-1125) , 她至少应该年逾五十 , 比徽宗将近大二十岁 。有研究者就以此为据 , 试图否证徽宗与她的罗曼史 。但倘若换个思路 , 倒不难推出另一个结论:当时有相去一辈的两个师师 。
晏几道有两首《生查子》 , 也都写到名叫师师的青楼妓女 。一首云“归去凤城时 , 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 , 不似师师好” 。另一首云“几时花里闲 , 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 , 借取师师宿” 。秦观有一首《一丛花》 , 也是赠给名叫师师的歌妓的:“年时今夜见师师 , 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 , 露华上、烟袅凉颸 。簪髻乱抛 , 偎人不起 , 弹泪唱新词 。”据词学家的研究 , 晏几道的词约作于元丰五年(1082) , 秦观的词不会迟于绍圣二年(1095) 。张先、晏几道和秦观钟情的倒可能是同一个师师 , 但都没有提到姓 , 未必也叫李师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