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二 )


【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据《宣和遗事》 , 李师师是汴京染局匠王寅的女儿 。在襁褓时 , 她的母亲就死了 , 父亲用豆浆当奶喂养她 , 才活了下来 。当时东京风俗 , 父母疼孩子 , 就将其舍身佛寺 。王寅也让女儿舍身宝光寺 。到佛寺舍身时 , 小女孩忽然啼哭起来 , 僧人抚摩其头顶 , 她立即止住了哭 。她父亲暗忖:“这女孩还真是佛弟子 。”俚俗呼佛弟子为师 , 父亲就叫她师师 。师师四岁时 , 王寅犯事 , 死在牢中 。因无所归依 , 隶籍娼户的李姥收养了她 , 就改姓了李 , 也入了勾栏娼籍 。长大以后 , 李师师色艺绝伦 , 名冠诸坊 。她的歌喉是众所公认的 , 南渡初年朱敦儒有诗云:“解唱《阳关》别调声 , 前朝惟有李夫人” , 说的就是李师师 。另据南宋刘学箕说 , 她似乎还有一个艺名 , 叫做白牡丹 。
刘学箕有一首《贺新郎》 , 小序说:他与友人黄端夫等见到一张李师师的画像 , “画者曲尽其妙” , 就约定“输棋者赋之” , 结果黄端夫输棋 , 学箕代赋其词 , 上半阕勾画了师师的容貌:
午睡莺惊起 。
鬓云偏、鬅鬆未整 , 凤钗斜坠 。
宿酒残妆无意绪 , 春恨春愁如水 。
谁共说、厌厌情味?
手展流苏腰肢瘦 , 叹黄金两钿香消臂 。
心事远 , 仗谁寄?
除了慵懒苗条 , 后人也很难从这首词里获得感性的印象 。倒不如《李师师外传》有一段对话来得生动形象:
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 。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 , 陛下悦之如此?”帝曰:
“无他 。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 , 服玄素 , 令此娃杂处其中 , 迥然自别 , 其一种幽姿逸
韵 , 要在色容之外耳 。”
据张邦基《墨荘漫录》说:“政和间 , 李师师、崔念奴二妓 , 名著一时” 。可见政和年间(1111-1118) , 李师师已经走红 。当时 , 诗人晁冲之正值年少 , 每有会饮 , 经常招她侑席 。其后十余年 , 冲之再来京师 , 李、崔两人“声名溢于中国” , 而师师“门第尤峻” , 象他这样的人已无缘叫局而一亲芳泽了 , 只得写了两首诗酸酸地“追往昔” 。诗中描述李师师居所环境是“门侵杨柳垂珠箔 , 窗对樱桃卷碧纱” , “系马柳低当户叶 , 迎人桃出隔墙花” , 可以想见她的金钱巷住宅门前有株垂柳 , 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 , 隔着围墙有一株樱桃掩映在碧纱窗上 , 花枝伸出围墙 , 似乎在欢迎来客 。其诗以“看舞霓裳羽衣曲 , 听歌玉树后庭花”来形容师师的歌舞技艺 , 评价虽是最顶级的 , 但不免程式化;倒还不如刻画姿色容貌的两句略为感性些:“髩深钗暖云侵脸 , 臂薄衫寒玉照纱” 。晁冲之结末感慨“莫作一生惆怅事” , 他当然不知道:宣和年间李师师“门第尤峻” , 与徽宗的垂青是大有关系的 。
后宫妃嫔之多 , 宋徽宗在北宋帝王中首屈一指 , 但家花不及野花香 ,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徽宗从何时起瞄上了李师师?《李师师外传》将他第一次嫖宿师师家安排在大观三年(1109) , 显然大大提早了 。据史书记载 , 政和六年(1116) , “微行始出” , “妓馆、酒肆亦皆游焉” 。从此 , 徽宗经常乘上小轿 , 带几个贴身内侍 , 微服出行 。还专门设立了“行幸局” , 来为微行张罗忙碌和撒谎圆场 。当时以排当指宫中宴饮 , 于是 , 微行就谎称“有排当”;第二天还未还宫 , 就推脱说有疮疾不能临朝 。大约宣和元年(1119) , 有一个叫曹辅的鲠直谏官 , 已在给徽宗的奏疏中挑明:“易服微行 , 宿于某娼之家 , 自陛下始” 。这个某娼 , 显然是指李师师 。由此推断 , 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关系开始在政和六七年间 , 到宣和初年已是路人皆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