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三 )


然而 , 微行毕竟不是每天的事 , 以李师师的色艺 , 在徽宗加入进来以前 , 绝不缺少捧角的名人 。当时就有两个邦彦经常出入其家 , 一个是后来被人称为浪子宰相的李邦彦 , 另一个就是擅长音乐的著名词人周邦彦 , 当时他正提举大晟府 。师师曾对他很专情 , 《耆旧续闻》说是“欲委身而未能也 , 与同起止” 。
据《贵耳集》记载 , 有一个冬夜 , 周邦彦先到李师师家 , 徽宗也不期而至 。仓促之间 , 臣当然只得让君 , 便藏匿于床下(一说是“复壁间” , 似更合理) 。徽宗亲自携来一枚江南上贡的新橙 , 与师师开始打情骂俏 。邦彦在场听得一清二楚 。徽宗走后 , 邦彦出来 , 重为嘉宾 , 便把徽宗与师师的卿卿我我隐括成一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 , 吴盐胜雪 , 纤手破新橙 。
锦幄初温 , 兽香不断 , 相对坐调筝 。
低声问向谁边宿 , 城上已三更 。
马滑霜浓 , 不如休去 , 直是少人行 。
说最后那行挽留话的 , 就是“纤手破新橙”的李师师 , 无论是对徽宗殷殷的假敷衍 , 还是对邦彦小小的恶作剧 , 她当时心情都是十分有趣的 。
当下次见到徽宗时 , 李师师就唱起这首《少年游》 。徽宗见说的是上次幽会事 , 便问谁作 , 李师师说出作者 。徽宗十分恼怒 , 他当然不能让臣下知道隐私 , 更不能容忍臣下分尝禁脔 , 就罢免了周邦彦的官职 , 将他贬出了京城 。隔了一二日 , 徽宗又私幸李师师家 , 不见其人 , 一问才知道去送周邦彦出京 。坐到上更时 , 师师才回来 , “愁眉泪睫 , 憔悴可掬” 。见徽宗在 , 她连称“臣妾万死” 。在艺术才华上 , 徽宗还是欣赏邦彦的 , 便问:他今天有新词否?师师说:有《兰陵王》 。徽宗让她唱一遍 , 师师奏道:“容臣妾奉一杯 , 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 , 徽宗大喜 , 仍将邦彦召回 。从邦彦的行年推断 , 这事应是政和七八年间 。
这个故事一波三折 , 富有戏剧性 。国学大师王国维却以为不可信 , 理由是政和元年周邦彦已经五十六岁 , “应无冶游之事” 。王静安真是君子度人之心 , 周邦彦风流倜傥 , 何况冶游又岂关年岁?当然 , 因传闻异辞 , 《贵耳集》的作者所记邦彦的官职与史实略有出入 , 我们在叙述中已作了相应的纠正 。
据《宣和遗事》说 , 李师师是“罗敷自有夫” , 其夫贾奕是右厢都巡官 。见皇帝给他戴绿帽子 , 贾奕也气不过 , 写了一首《南乡子》 , 末两句说“报道早朝归去晚 , 回銮 , 留下鲛绡当宿钱” 。他又将这事辗转捅给了做谏官的曹辅 , 后来被徽宗贬到了琼州 。这事也是小说家言 , 姑妄听之而已 。至于《宣和遗事》还说 , 宣和六年 , 宋徽宗“册李师师做李明妃 , 改金钱巷唤做小御街” 。前者绝无可能 , 因为册妃大事 , 不能不载诸正史 。后者则可能是民间的反应 , 以小御街来称呼徽宗微行必经的金钱巷 , 虽是对事实的描述 , 也隐含着对天子狎妓的一种嘲讽 。《水浒》与《李师师外传》还都说徽宗由地道私幸师师家 , 这也不可信 。从史料来看 , 徽宗“微行并不避人” , 完全不必再修地道暗渡陈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