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师师失去皇帝眷顾后的最终归宿( 五 )


明清之际的《续金瓶梅》秉着女色祸国罪有应得的主旨 , 为李师师编派了另一种归宿 。说靖康之变后 , 她“串通金营将官 , 把个金桶般的家业护的完完全全 , 不曾耗散一点儿” 。但粘罕扶植伪齐时 , 却当众大打其丰臀 , 查封了她的妓院 , 将她指配给一个七十岁的养马军头 , 发落到关外大凌河边 , 整日价担水饮马做饭 。这些纯属虚构 。
据《墨庄漫录》说 , 靖康中 , 李师师与赵元奴等“例籍其家” , 师师“流落于浙中” , 由于她的名气与色艺 , “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 , 然而 , 国破家亡的打击 , 颠沛流离的磨难 , 她已“憔悴无复向来之态” 。从靖康二年金军将大批著名艺人工匠掳至金国的举动来看 , 李师师倘若身陷其中 , 就很难在中途脱险 。合理的推测是:她在上年籍没以后 , 就飘然出京 , 南下浙中 。李师师在靖康之变后安然南渡 , 还有其他佐证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有诗史的价值 , 有一首写到李师师:
辇毂繁华事可伤 , 师师垂老过湖湘 。
缕衣檀板无颜色 , 一曲当年动帝王 。
刘子翚就是刘学箕祖父(学箕也许正是从祖父那里听到了师师的传说 , 才热衷地为她的肖像题词) , 死于绍兴十七年(1147) , 做诗也许还要早四五年 。这时 , 李师师四十开外 , 又经历了家国沧桑 , 说她“垂老” , 并不为过 。至于说“垂老过湖湘” , 显然她又从浙中流徙到了湖南 。因而《宣和遗事》说她“流落湖湘间 , 为商人所得” , 似乎是有所根据的 。谋生的手段依然是“缕衣檀板” , 然而已无复当年的神采与风光 。在她那略含忧思的目光里 , 是否在追忆宣和年间的“辇毂繁华” , 眷恋着名动帝王的昔日辉煌 , 浮想起那个给国家带来灾难与动乱的风流君主?
其后 , 李师师不知所终 。灾难与动乱将她也湮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