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书法史上流传着一段关于《兰亭序》的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有一个风俗 , 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 , 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 , 以消除不祥 , 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 , 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 ,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 , 曲水流觞 , 饮酒作诗 。曲水流觞 , 也称之为曲水宴 , 被邀人士列坐溪边 , 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 , 随风而动 , 羽觞停在谁的位置 , 此人就得赋诗一首 , 倘若是作不出来 , 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 , 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 , 汇编成集 , 这便是《兰亭集》 。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 , 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 , 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序文 , 共二十八行 , 三百二十四字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 , 抒发作者好景不长 , 生死无常的感慨 。
翌日 , 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 , 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 , 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 。他有些不相信 , 一连重书几遍 , 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 。这时他才明白 , 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 , 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 , 并代代相传 , 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可是 , 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 , 身后自然没有子嗣 , 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 , 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 , 经常临习 , 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 , 多次重金悬赏索求 , 但一直没有结果 。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 , 从此引出一段 , 唐太宗骗取《兰亭序》 , 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 。这一段故事 , 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 。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 , 梁乱 , 出在外 。陈天嘉中 , 为僧众所得 。……果师死后 , 弟子僧辩才得之 。太宗为秦王后 , 见拓本惊喜 , 乃贵价市大王书 , 《兰亭》终不至焉 。及知在辩才处 , 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 , 以武德四年入秦府 。贞观十年 , 乃拓十本以赐近臣 。帝崩 , 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 , 先帝所重 , 不可留 。’遂秘于昭陵 。”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 。何文称 , 至贞观中 , 太宗锐意学二王书 , 仿摹真迹备尽 , 唯《兰亭》未获 。后访知在辩才处 , 三次召见 , 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 。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 。萧翼隐匿身份 , 乔装潦倒书生 , 投其所好 , 弈棋吟咏 , 论书作画成忘年交 , 后辨才夸耀所藏 , 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 , 《兰亭》 , 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 。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 , 临终 , 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 , 汝诚孝也 , 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 , 《兰亭》真迹葬入昭陵 。何延之自云 , 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