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篆书【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 , 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 , 也有尖笔 , 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 ,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 , 是秦国的通用文字 , 大篆的简化字型 , 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型较籀文容易书写 。
基本介绍中文名:篆书
类别:大篆 小篆
代表作品:太史籀书 秦丞相李斯书
代表书法家:太史籀 李斯
形成年代:周代
篆书流变周代时期 , 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 , 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 , 所谓篆书 , 其实就是掾书 , 就是官书 。是一种规範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型 。据文献记载 , 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 , 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由于是官书 , 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 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 。标準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 ,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 与甲骨文、金文相比 , 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 , 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 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係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 , 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 , 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加之字型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 , 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 , 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秦量诏版)为代表 , 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 , 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 , 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 , 因李阳冰出而复甦 , 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蕩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 , 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 , 以篆书着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 , 步趋持平 。清朝篆书百花斗豔 , 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代表人物小篆的鼻祖 , 李斯 , 字通古 , 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 。后做了秦相 , 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準书体小篆 。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 , 系宋代摹刻 。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 。百废待兴 , 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 , 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 , 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一八国文字的结晶 。金刻有权、量、诏版 , 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 。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 。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 秦始皇灭六国 , 统一天下 , 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 。李斯后为赵高所诬 , 腰斩于鹹阳 , 时年约七十岁 。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 , 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 。统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 , 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 。但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先生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 , 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 , 但未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篆书类别汉字的古代书体之一 。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 , 掾者官也 。汉代官制 , 大抵沿袭秦制 , 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 , 外官有诸曹掾吏 , 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 。故所谓篆书 , 其实就是掾书 , 就是官书 。”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