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庙堂到江湖的消暑美味——中国凉面大赏 营山凉面创吉尼斯记录( 二 )


一城一凉面东北 · 朝鲜冷面走不出山海关?
东北地区的朝鲜冷面不用“凉”而用“冷”字 , 最贴合杜甫笔下“经齿冷于雪”的描述 , 也许是众多凉面中最为别致、出挑的 。
朝鲜冷面(图源网络)
19世纪初 , 朝鲜冷面诞生于朝鲜半岛的平壤和咸兴地区 。到19世纪末 , 冷面作为朝鲜族的代表饮食 , 随着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传入中国东北地区 , 经过改良逐渐成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美食 , 延吉冷面就是其中一支 。
横屏查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长白山区 , 年均气温在-7°C至3°C之间 。?图虫创意
延吉冷面的灵魂在于五味俱全的汤底 。地处高寒的朝鲜族擅长窖藏 , 精于制汤 , 这是千百年来寒冷气候赋予他们的生存智慧 。牛肉汤里还带着冰碴 , 掺入的泡菜汁勾连起甜、酸、辛、辣、香的丰富滋味 , 配以泡菜、半颗鸡蛋、牛肉片、苹果片或水梨片、黄瓜丝等七八样菜码 , 盖在不锈钢碗里的荞麦面上 , 只消先喝一口汤 , 暑气便解了一半 。
除汤底之外 , 多以荞麦为原料的面条也是朝鲜冷面的制胜法宝 。在营养丰富但韧性较差的荞麦面中加入了白面、地瓜粉和橡子粉 , 在增加光泽的同时 , 也使原本粗粝的口感更为筋道 。
千万别把朝鲜冷面和延吉冷面画等号 。
在更南的吉林集安 , 还有一种由玉米粉掺榆树皮粉制成的榆树皮冷面 , 吃起来还能隐约尝到木香 。在东北最大的煤城——黑龙江鸡西 , 鸡西大冷面可以毫无争议地当选为饮食名片 。在沈阳 , “西塔大冷”是拥有67年历史的老字号 , 这里的冷面讲究咸口 , 一碗的分量可抵两碗 , 充分展现着东北人的粗犷 。
榆树 , 果实叫榆钱儿(左图:?图虫创意)吃来可以饱腹 , 树皮(右图:Anders Lorentsen╱摄影)也能磨成面粉
一路向西的面食王国凉面的豪横吃法
入山海关后一路向西抵达晋陕 , 若逢人就问去吃什么 , 十有八九会得到“吃面”的回答 。
西北人对面的钟情 , 其实是地理环境培养的饮食习惯 。黄土高原地处暖温带 , 虽然没有充足的降水 , 但还是可以广泛栽种生长期更长的冬小麦 , 磨出的面粉也比春小麦口感更爽滑 , 滋味也更醇厚 。除了高品质的小麦 , 莜麦、荞麦、高粱等其他抗旱作物也为面食提供了多样食材 。
黄土高原 ?图虫创意
雄浑粗犷不仅写在中国西北的景致中 , 更蕴藏在一碗凉面里 。不仅做面时阵仗大 , 吃面也吃得豪横 , 羊肉串、猪蹄子、卤排骨等硬菜都能拿来作为凉面的配菜 。在这里 , 凉面浇头不是顶重要的 , 重要的是面条的制作技法和本味 。
莜(yóu)面是常见的西北家常面食之一 。取材于耐寒耐旱、且生长期长的莜麦 , 与干旱的黄土高原CP感十足 ,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山西雁北冷莜面 。
莜麦 , 是燕麦属作物 , 营养价值居谷类粮食之首(图源网络)
在做面出神入化的“武林高手”面前 , 冷莜面还有个霸气的名字——“表里山河” , 灵感来自山西别具一格的地势——东有太行为屏 , 西以黄河为襟 。做面师傅用堆起的莜面象征巍峨山峰 , 用藏于莜面之下的海蜇头化为滔滔流水 , 再配上黄瓜丝、萝卜丝等各种菜码 , 拌上不下10种小料 , 最后呈现出一盘香辣爽口的雁北冷莜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