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 三 )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

文章插图
图3,左侧颊间隙脓肿MRI表现疾病鉴别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红斑与接触的致敏物一致,过缘清楚,瘙痒明显,一般无发烧等全身症状 。2.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理肿仅有水肿,无红斑,不化脓,无全身症状,消退快 。疾病治疗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方面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活动,避免不良刺激,特别对面部疖或痈不能挤压,以防止炎症扩散 。当感染较重并有明显脓肿形成,或全身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伴全身中毒症状时需要脓肿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在于:①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③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併发症;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在设计切口时,应使切口疤痕隐蔽,如位于髮际内、颌下、耳后等部位,面部切口可按与皮肤纹理一致的方向切开以减少术后瘢痕;②切口部位最好在脓肿最低部,以利于脓液通畅引流;③脓肿接近口腔黏膜或经黏膜切口能顺利进入脓腔者,均採用口内切口,如舌下间隙可在口底肿胀最明显处,平行于下颌体进行切开引流,注意不要损伤舌神经、舌动脉、颌下腺导管;④对脓肿较深的间隙,儘可能採用颌下切口,在下颌下缘50px处平行于下颌下缘作切口;⑤切开时应轻柔準确,颜面危险三角区切开后严禁挤压 。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

文章插图
图4,口腔颌面部间隙脓肿常用切口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拔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 。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死骨刮治术 。若为囊肿或肿瘤继发感染,应作手术刮治或切除,才能根治 。全身治疗全身治疗方面根据局部及全身症状,选择适当足量的抗生素,抗生素选择可参考病原菌药敏试验的结果 。原则上一种抗生素可以控制的感染,就不任意採用多种药物联合套用;可用窄谱抗菌药的病例不适用广谱抗菌药 。如一种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可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作用环节的异同选择抗菌药物联合套用 。临床上上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全身营养与支持疗法,及时纠正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补充体液等 。疾病预后局限的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在有效抗感染治疗下一般能够控制 。如感染髮展至脓肿阶段,在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全身套用抗菌药物治疗下感染一般能够得到控制 。如感染病原菌毒力较强或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时感染可能难以控制,出现严重的局部和全身症状,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及昏迷等症状 。疾病预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的卫生,定期进行口腔体检 。对龋病、牙周病应及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的发生 。併发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常见的併发症有败血症、脓毒血症、酸中毒、心肌炎、心力衰竭、颅内感染、中毒性休克、肺脓肿、心包炎和纵隔脓肿 。颌面部存着数十个潜在的生理间隙,由于各间隙的解剖特点不一,故其发生併发症的机率也各异 。如面部各间隙由于面部静脉通常无静脉瓣,直接或间接的与颅内海绵窦相通,而且静脉走行于面部肌肉中间,当面部间隙感染时,常因挤压或肌肉收缩等导致血液逆转回流,将细菌带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 。颌面部诸间隙具有相互联繫的筋膜间隙,上达颅底,下通纵隔,内含疏鬆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构成了化脓性炎症迅速蔓延的通道 。尤其是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向上可通过翼颌间隙达颅内,下可经深筋膜与胸腔脏器如纵隔和心包等相关係,故这些间隙的感染易侵及纵隔和心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