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 四 )


蔡襄

文章插图
蔡襄全身画像到了庆曆年间(1041年-1048年),蔡襄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熊蕃北苑贡茶录》) 。《苕溪渔隐丛话》也说北苑茶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 。的确,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把北苑茶业发展到新的高峰,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 。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採用鲜嫩茶芽作原料,并改进制作工艺 。为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 。凡八饼重一斤 。庆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 。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 。欧阳修对蔡襄製作贡茶有非议,但他不得不承认蔡襄製作茶业的工艺之精 。蔡襄之侄儿、蔡京之子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对蔡襄在发展北苑御园茶过程有较为详细而客观的记载,肯定了蔡襄负责监製北苑之茶製作精巧,形质至极,呼声最高还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 。对于茶叶製作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时指出做茶要抓住季节“又茶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的新鲜感 。可见“好茶争相品、盖因品质珍” 。就蔡襄本人,对于建安之茶,他也在自己着作《茶录》中有专门论述建安之茶 。其“点茶”条云:“建安斗试以水痕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同朝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也提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醒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可见北苑御园茶在北宋时期极负盛誉 。这些如此辉煌时期是得益于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时的监製而精益求精的创新工艺 。这茶业发展功绩是不可湮没的 。苏轼在《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此诗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在蔡襄任福建转运使二十五年后,此时苏轼正被谪贬在广东惠州(今惠阳县) 。作者初次尝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龙眼,极为讚赏,就差点儿将“荔枝”比作“佳人” 。但作者能浮想联翩,不禁联想到汉唐时代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在诗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穷奢极欲、官吏媚上取宠、各地名产都将进贡的弊政 。他笔锋又一转,对当时宋代的进茶、进花一併作了深刻的讽刺 。这首诗给苏轼带来了许多声誉,但给蔡襄盖上了一顶“买宠”的帽子,这是不应该的 。
蔡襄

文章插图
蔡襄半身像总之,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时,监製北苑贡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更新 。他先从改造北苑茶的品质花色入手,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提高贡茶的质量,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术革新、茶与茶艺术融为一体 。蔡襄的督办,促进了北苑茶的发展 。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这种技术创新,使福建茶叶在北宋时期名列首位,应功归于蔡襄 。藏书蔡襄家富藏书,南宋文学家刘克庄题跋蔡端帖时说:“又一借六典刘茂才,何人藏书,乃富于蔡公耶?”其收藏书法作品和图书在当时富于一方 。个人作品蔡襄为官三十余年,不仅政绩显着,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曾撰《荔枝谱》一卷、《茶录》二卷(或作一卷),是世界上最早介绍荔枝的专着 。他所创製“小龙团”茶,品质较“龙凤茶”更精 。
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