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 二 )


蔡襄

文章插图
蔡襄全身像嘉祐六年(1061年),被授为翰林学士、权理三司使,主管朝廷财政 。此时,宋廷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已深 。蔡襄善于理财,“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入以制用 。划剔蠹,簿书纪纲,纤悉皆可法” 。不久,宋英宗继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 。蔡襄撰《国论要目》一文,阐述改革主张,提出择官、任才、去冗、辨邪佞、正刑、抑兼併、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 。英宗不但不採纳,反而夺其三司使职 。蔡襄在朝廷难于容身,请求外任 。治平二年(1065年),蔡襄出知杭州,在拜端明殿学士后才去上任 。次年十月,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 。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十六日(9月27日),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五十六岁 。朝廷追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 。葬于枫亭铺头村蔡岭,欧阳修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其曾孙蔡洸为蔡襄奏请謚于朝,孝宗赐謚“忠惠” 。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 。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主要成就书法主词条:宋四家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
蔡襄

文章插图
蔡襄像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山谷文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 。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 。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 。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 。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 。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 。
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