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符号


钢筋符号

文章插图
钢筋符号钢筋符号 , 指的是钢筋参数符号等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 。钢筋加工製作时 , 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覆核 , 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
【钢筋符号】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 经过这两道检查后 , 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 , 试製合格后方可成批製作 , 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
基本介绍中文名:钢筋符号
外文名:Reinforced symbols
直径:φ(d)
Ⅰ级钢筋:¢
参数符号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 。其基本公式为:
钢筋符号

文章插图
w(重量 , kg )=f(断面积 mm2)×l(长度 , m)×ρ(密度 , g/cm3)×1/1000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名称(单位)计算公式符号意义计算举例圆钢 盘条(kg/m)w= 0.006165 ×d×dd = 直径mm螺纹钢(kg/m)w= 0.00617 ×d×dd= 断面直径mm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 , 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0.00617 ×12 ×12=0.89kg方钢(kg/m)w= 0.00785 ×a ×aa= 边宽mm边宽20 mm 的方钢 , 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785 ×20X20=3.14kg扁钢(kg/m)w= 0.00785 ×b ×db= 边宽mmd= 厚mm边宽40 mm  , 厚5mm 的扁钢 , 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六角钢(kg/m)w= 0.006798 ×s×ss= 对边距离mm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 , 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八角钢(kg/m)w= 0.0065 ×s ×ss= 对边距离mm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 , 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等边角钢(kg/m)=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b= 边宽d= 边厚r= 内弧半径r= 端弧半径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 。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20 mm 等边角钢的r 为3.5  , r 为1.2  ,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不等边角钢(kg/m)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r 2 )]b= 长边宽b= 短边宽d= 边厚r= 内弧半径r= 端弧半径求30 mm ×20mm ×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 。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 ×20 ×4 不等边角钢的r 为3.5  , r 为1.2  ,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30+20 – 4 )+0.215 ×(3.52 – 2 ×1.2 2 )]=1.46kg槽钢(kg/m)w=0.00785 ×[hd+2t (b – d )+0.349 (r2 – r 2 )]h= 高b= 腿长d= 腰厚t= 平均腿厚r= 内弧半径r= 端弧半径求80 mm ×43mm ×5mm 的槽钢的每m 重量 。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该槽钢t 为8  , r 为8  , r 为4  , 则每m 重量=0.00785 ×[80 ×5+2 ×8 ×(43 – 5 )+0.349 ×(82–4 2 )]=8.04kg工字钢(kg/m)w= 0.00785 ×[hd+2t (b – d )+0.615 (r2 – r 2 )]h= 高b= 腿长d= 腰厚t= 平均腿厚r= 内弧半径r= 端弧半径求250 mm ×118mm ×10mm 的工字钢每m 重量 。从金属材料手册中查出该工字钢t 为13  , r 为10  , r 为5  , 则每m 重量= 0.00785 ×[250 ×10+2 ×13 ×(118 –10 )+0.615 ×(102 –5 2 )]=42.03kg钢板(kg/m2)w= 7.85 ×dd= 厚厚度 4mm 的钢板 , 求每m2 重量 。每m2 重量=7.85 ×4=31.4kg钢管(包括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kg/m)w= 0.02466 ×s (d – s )d= 外径s= 壁厚外径为60 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 , 求每m 重量 。每m 重量= 0.02466 ×4 ×(60 –4 )=5.52kg各钢筋重量表φ6----0.222φ6.5--0.260φ8----0.395φ10---0.617φ12---0.888φ14---1.21φ16---1.58φ18---2.00φ20---2.47φ22---2.98φ25---3.85φ28---4.83φ32---6.31钢筋全套知识 本工程採用Ⅰ级钢筋(¢) , Ⅱ级钢筋(¢) , Ⅱ级钢筋(¢) , Ⅲ级钢筋(¢) , 钢筋最大直径为32 。施工工艺1、钢筋製作 对钢筋加工製作时 , 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覆核 , 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 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 经过这两道检查后 , 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 , 试製合格后方可成批製作 , 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 , 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 , 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範的各种规定 , 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 , 须徵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 , 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 , 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乾净 , 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 , 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 , 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 , 长短搭配 , 先断长料后断短料 , 儘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 , 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 , 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 , 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 , 弯曲处形成圆弧 , 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 , 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 , 平直部分为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 , 对直弯钩为3.5d , 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 , 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 , 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 , 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 , 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 , 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 , 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採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 , 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墙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 。钢筋有90°弯钩时 , 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採用双层钢筋网时 , 在两层钢筋之间 , 应设定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 , 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 。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 , 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 , 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 , 并将其与竖筋点焊 , 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 , 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 , 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 , 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 。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 , 应焊成通路 。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 , 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 , 不得损伤结构钢筋 , 水电安装的预埋 , 土建必须配合 , 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 , 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 , 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 , 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定 , 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 , 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 , 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 , 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 , 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 。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 , 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 , 板的钢筋在上 , 次梁的钢筋在中层 , 主梁的钢筋在下 , 当有圈樑或垫梁时 , 主梁钢筋在上 。⑤楼板钢筋的弯起点 , 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 , 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 , 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 , 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 。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 。(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 , 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 , 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⑦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 , 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 , 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 , 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钢筋搭接处 , 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 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 , 按线绑扎 , 控制质量 。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 , 根据设计要求 , 板筋採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3、钢筋接长: 根据设计要求 , 本工程直径≥18的钢筋优先採用机械接长 , 套筒挤压连线技术 , 其余钢筋接长 , 水平筋採用对焊与电弧焊 , 竖向筋优先採用电渣压力焊 。大于Φ25竖向钢筋採用套筒挤压连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