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翡翠研究综述 翡翠历史之最

对于中国古代翡翠的研究可以上溯至19世纪中叶 , 一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 , 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受中国传统金石学、经学影响 , 以主观经验认识和文献考证为主;其二则受西方地质学、矿物学等影响 , 注重以实验方法分析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翡翠消费兴起 , 学术亦渐走向繁荣 , 但总体上仍以从宝石学、地质学对翡翠矿物和矿床的研究以及从经济学角度对翡翠贸易的研究居多 , 而对中国古代翡翠历史与文化方面的研究仍较为薄弱 。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翡翠的研究脉络 , 提出未来研究应当更加重视古代翡翠实物的整理和对文献中“翡翠”名称的辨析与考证 , 以期推动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究 。本文为故宫博物院2021年度科研课题“院藏翡翠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T2021-10) , 得到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 ,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馆员 。
故宫博物院藏翡翠灵芝式如意
翡翠是指主要由硬玉或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组成的 , 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翡翠矿床有十几处 , 主要产地包括缅甸、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危地马拉等国家 , 达到宝石级品质的翡翠则集中产于缅甸北部地区 , 中国古代翡翠玉料即主要源自这一地区 。从目前实物与文献资料来看 , 其大致于18世纪晚期始流行于中国 , 并逐渐与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传统闪石玉共同构成中国玉器玉文化的两大板块 。基于玉器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文化的特殊意义与分量 , 通过对玉器的研究 , 以探索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风貌 , 历来为专家学者所重视 , 多有著述与研究 。但是 , 这些著述主要集中于传统闪石玉研究 , 对于中国古代翡翠与翡翠文化的研究却非常有限 。因此 , 本文系统梳理了19世纪中叶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翡翠的相关研究与论述 ,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故宫博物院藏翡翠花鸟纹花插
Part.1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古代翡翠的研究
对于中国古代翡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性所著之《玉纪》 , 其“出产”条有注释曰:“翡翠石 , 亦出西南陬 , 性刚 , 锐能削金 , 盖亦西方金气凝结 , 形虽似玉 , 实非真玉也 。”这一论述代表了其时文人阶层对于翡翠出产及其性质的认识 。而同年《当谱》写本之一 , 于“鉴别宝石规则”条又云:“玉石之中 , 有一等翡翠玉 , 其色浅绿而露水 , 通身无白点 , 绿线匀净而有神 , 其绿色浅如豆瓣之淡绿者高 , 或色重而绿深浅、或有白点 , 并其绿色不匀净者 , 取其次也 。”这代表了当时社会商人及大部分普通百姓对于翡翠的认识 。此二者虽皆为主观经验的总结 , 于今来看亦不甚科学 , 但却是当时人们以翡翠为认识对象最为直接的记录 , 对于今日研究中国古代翡翠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最早开始以中国古代翡翠为研究对象 , 对其展开矿物学研究的是法国矿物学家多穆尔(M.A.Damour) , 他在1863年《法国科学院院刊》(Comptes rendus des l Acadèmie des Sciences)上发表了《关于绿玉的记载与分析 , 方柱石类矿物质汇总》(Notice et Analyse sur le Jade vert. Réunion de cette matière minérale à la famille des Wernerites)一文 , 文章记述了他在对一批来自中国的玉器进行矿物学分析时发现了一种不同于他之前发现的属于角闪石族的钙镁硅酸盐矿物(nephrites) , 而是属于辉石族的钠铝硅酸盐类矿物 , 遂将之命名为“jadeite” , 这一名称于1890年在日本被翻译为“硬玉” , 其后章鸿钊先生将之引入中国 , 直到今天 , 仍然作为翡翠的矿物学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