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翡翠研究综述 翡翠历史之最( 四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翡翠白菜
Part.2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翡翠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翡翠消费与贸易兴起 , 学术亦逐渐走向繁荣 , 有关翡翠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 , 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
其一 , 前期多是将翡翠列为宝玉或宝石门类之一的综合性研究 。代表性的著作有赵永魁编著《玉石简介》(1980年) , 张仁山著《翠钻珠宝》(1983年) , 栾秉璈著《宝石》(1985)、《中国宝石和玉石》(1989年) , 谭立平著《宝石学》(1987年) , 邓燕华著《宝(玉)石矿床学》(1992年) , 丘志力、王建华编著《珠宝玉石鉴赏》(1994年) , 廖宗廷、周祖翼、丁倩编著《中国玉石学》(1998年)等 。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翡翠百子呈祥佩
其二 , 随着国内翡翠贸易的快速发展 , 人们对于翡翠知识的渴求也更加迫切 , 相应地 , 这一时期从宝石学、地质学、矿物学等方面对翡翠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代表性的著作有欧阳秋眉著《翡翠全集》(1995年)、《翡翠ABC》(1997年) , 李贞昆编著《玉王翡翠》(1997年) , 奥岩著《翡翠鉴赏》(2001年) , 吴瑞华主编《缅甸翡翠研究最新成果》(2003年) , 袁心强著《翡翠宝石学》(2004年)、《应用翡翠宝石学》(2009年) , 摩?著《摩?识翠》(2005年) , 张竹邦著《翡翠探秘》(2005年) , 郭颖著《翡翠》(2008年) , 戴铸明编著《翡翠品种与鉴评》(2008年) , 万珺编著《翡翠》(2009年) , 肖永福主编《翡翠大辞典》(2016年) , 何明跃著《翡翠》(2018年)等 。代表性文章则有崔文元、王时麒、杨富绪等的《缅甸翡翠(辉石玉)的矿物学及其分类的研究》(1998年) , 崔文元、施光海等的《一种新观点——翡翠新的岩浆成因说》(2000年) , 施光海、崔文元所作《缅甸硬玉岩的结构与显微构造:硬玉质翡翠的成因意义》(2004年) , 欧阳秋眉、李汉声的《钠铬辉石质翡翠的主要特征》(2004年) , 易晓、施光海、何明跃的《缅甸硬玉岩区的硬玉化绿辉石岩》(2006年)等 。
故宫博物院藏嘉庆款翡翠光素墩式碗
故宫博物院藏嘉庆款翡翠光素墩式碗款识
其三 , 相比之下 , 从历史学、文化学、艺术学角度对于中国古代翡翠器的研究相对较少 , 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牛秉钺著《翡翠史话》(1994年) , 杨伯达先生著《杨伯达说翡翠》(2009年) , 李理著《红翡绿翠——翡翠精品鉴赏》(2014年)等 。代表性的文章则有邓淑苹先生的《谈翡翠》(1984年)、《续谈翡翠》(1985年) , 杨伯达先生的《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1989年)、《清宫旧藏翡翠器简述》(2000年)、《从文献记载考翡翠在中国的流传》(2002年)、《勐拱翡翠流传沿革考》(2005年) , 马罗刚、蔡汉伦的《翡翠溯源》(1998年) , 王春云的《有关翡翠输入中国传说的考证与科学性分析》(2003年)、《古代玉符之说与翡翠早期应用历史探讨》(2003年) , 丘志力、吴沫等的《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2007年) , 丘志力、吴沫、谷娴子等的《从传世及出土翡翠玉器看我国清代翡翠玉料的使用》(2008年) , 杨萍的《清代翡翠玉文化的形成和传播研究》(2009年) , 赵桂玲的《故宫旧藏“云产石”释疑》(2010年) , 杨晓丹的《宝蕴滴翠——清代宫廷的翡翠首饰》(2016年) , 徐琳的《翠华玉意两逢迎——清代宫廷中的翡翠》(2018年)等 。